动。以王尚书为首的世家一派,在苏瑶被废后,愈发得寸进尺,不断上书请求皇帝扩大世家子弟在官职任免、科举选拔中的特权,妄图进一步巩固家族势力,将朝堂变为自家的一言堂。
与之相对的,是以李大学士为首的清流官员,他们深知世家把控朝政的危害,暗中联络,想要上书恳请皇帝重新审视对苏家的态度。李大学士曾受苏父举荐之恩,又钦佩苏瑶在后宫为民生发声之举,此刻苏家蒙冤,他于心不忍,更担忧朝堂自此失衡,国将不国。
“诸位大人,苏家为朝廷付出诸多,苏皇后向来贤德,如今遭此变故,我等岂能坐视不管?若任由世家这般张狂,我大楚朝堂危矣!”李大学士在自家府邸召集众人商议,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
“大人所言极是,可如今皇帝被世家蛊惑,对我等谏言充耳不闻,贸然上书,恐引火烧身呐。”一位年轻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众人一时陷入沉默,他们深知当下局势艰难,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
另一边,丞相府内,苏父也料到京城局势的复杂。回乡途中,他日夜思索对策,深知苏家此次面临的绝非简单的家族荣辱问题,而是关乎朝堂未来走向、天下苍生福祉。抵达祖籍小镇后,苏父并未急着回老宅,而是先在镇上寻了一处安静院子落脚,召集家人议事。
“如今京城风云变幻,我们苏家暂避于此,并非退缩,而是为求长远之计。但家族未来如何抉择,还需众人齐心商议。”苏父环视一圈,目光落在子女身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苏瑶率先开口:“爹,女儿以为,我们既已离京,当下当以稳固家族根基为重。这祖籍之地,百姓质朴,我们可先了解民生所需,从基础做起,施惠于民,重聚民心。”苏瑶回想起一路上看到的乡村景象,农田灌溉不便、孩童读书无门,这些民生之苦,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此刻提出想法,眼中满是坚定。
二哥苏御却冷哼一声,站起身来,手按剑柄:“妹妹说得轻巧,我苏家世代为朝廷重臣,如今被那狗皇帝如此羞辱,岂能就此蛰伏?依我看,我们当暗中联络旧部,集结兵力,待时机成熟,杀回京城,让那昏君知道我苏家不是好惹的!”苏御年轻气盛,又在军中任职多年,骨子里的血性让他咽不下这口气,一想到妹妹受的委屈、家族遭的打压,便满心怒火。
“住口!”苏父怒喝一声,“你这般冲动,是想将苏家上下几百口性命置于何地?如今皇帝对我苏家已有戒心,稍有异动,便是灭门之祸!”苏父气得胡须颤抖,他如何不知儿子的憋屈,但身为一家之主,他必须顾全大局。
苏御满脸不甘,却也只能悻悻坐下。苏瑶看向二哥,轻声劝道:“二哥,我知晓你心疼我,想为苏家讨回公道,可当下并非逞匹夫之勇的时候。我们贸然动兵,受苦的只会是无辜百姓,这绝非苏家行事之道。”
苏母在一旁抹着眼泪,哽咽着说:“这可如何是好啊?我们苏家从未受过这般委屈,如今要怎么办才是……”苏母向来温婉,不善权谋,此刻只觉满心无助,女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