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花朝惊鸿
大楚花朝节,洛阳城繁花似锦,热闹非凡。云嫣,吏部尚书之女,才情出众,尤擅笛艺。她身着浅粉罗裙,于百花楼雅间临窗而坐,玉指轻动,一曲《花朝乐》从笛间悠悠流出,曲调灵动欢快,如林间清泉,引得楼下行人纷纷驻足聆听。
靖远将军府的小世子顾怀瑾,一袭月白锦袍,身姿挺拔,剑眉星目。他不仅武艺精湛,诗词更是一绝,在花朝节的诗会上,挥毫泼墨,一首《花朝盛景赋》惊艳全场,尽显大楚风华与壮志豪情,夺得诗魁。
曲终诗罢,顾怀瑾抬眸,目光穿过熙攘人群,与云嫣在百花楼的目光交汇。刹那间,周遭喧嚣皆隐,唯余彼此眼中的倾慕与惊艳。顾怀瑾心中一动,仿佛被什么击中,不由自主地向百花楼走去。
1 墨香笛韵
此后,顾怀瑾常以切磋诗艺为由,邀云嫣至城郊的幽篁别苑。苑内翠竹成林,静谧清幽,宛如世外桃源。
初次到访,云嫣甫一撩起马车上的帘子,便被眼前的景致勾住了心神。修长翠竹遮天蔽日,阳光如细碎金箔,透过竹叶缝隙倾洒而下,在地上绘出一片片斑驳光影。脚下草地绵软,星星点点的野花肆意绽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微风拂过,花朵轻摇,似在窃窃私语。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潺潺,清可见底,游鱼戏石,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怀瑾,这儿真美。”云嫣眼眸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由衷赞叹道。
顾怀瑾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柔笑意,目光始终落在云嫣身上,仿佛眼前的美景都不及她万分之一:“我就知道你会喜欢。以后这里就是属于我们的天地。”
走进竹舍,屋内陈设简洁而不失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笔墨灵动间尽显山水之韵、花鸟之姿;案上,笔墨纸砚整齐摆放,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顾怀瑾信步走到窗边,双手轻轻推开窗户,刹那间,裹挟着翠竹清香的微风,鱼贯而入,瞬间填满了整个屋子。
云嫣从侍女手中接过自己的笛子,那是一支湘妃竹制成的笛子,竹身纹理细腻,宛如天然的画卷。凑近细瞧,笛身还刻有精致花纹,繁复而精美,那是她亲手设计,交由工匠雕琢而成。她将笛子置于唇边,朱唇轻启,略一思索,吹奏起一首自创的曲子。笛声清脆悠扬,初时如林间娇俏的鸟鸣,唤醒沉睡的山林;继而似山涧欢快的清泉,沿着山势跌宕而下,水花飞溅。音符在竹舍内肆意流淌,似有生命一般,轻抚着屋内的每一处角落。
顾怀瑾听得入神,云嫣的笛艺较之上次,愈发炉火纯青。他快步走到案前,铺开宣纸,饱蘸浓墨,随着笛音的跌宕起伏,笔锋在纸上肆意游走。起笔时,笔力苍劲,如高山巍峨;行笔间,灵动流畅,似流水潺潺;收笔处,干净利落,若清风拂过。转瞬之间,一幅翠竹图跃然纸上,每一片竹叶都像是被赋予了生命,在风中摇曳生姿,仿佛随时都会脱离纸面,飘然而去。
一曲终了,顾怀瑾恰好搁笔。他放下毛笔,缓缓转头看向云嫣,眼神中满是欣赏与爱意:“嫣儿,你的笛音宛如天籁,让我灵感如泉涌。”
云嫣脸颊泛起一抹红晕,恰似天边的晚霞,她莲步轻移,走到案前,看着那幅翠竹图,眼中满是惊喜与赞叹:“怀瑾,你画得真好。这竹子仿佛有了灵魂,和我的笛音似是融为一体,恰似你我二人,心意相通 。”
顾怀瑾轻轻握住云嫣的手,十指相扣,掌心的温度相互传递:“嫣儿,就像我们一样,本就该是一体的。”云嫣羞涩地低下头,却没有抽回手,任由顾怀瑾紧紧握着,感受着这份甜蜜与安心。
此后,他们常来幽篁别苑。有时云嫣吹奏欢快的曲子,明快的节奏如春日里的暖阳,洒满大地。顾怀瑾便诗兴大发,吟出豪迈奔放的诗词,字句间尽显男儿的壮志豪情与家国情怀;有时云嫣吹奏婉转哀伤的调子,如泣如诉的旋律似秋日里的落叶,带着丝丝哀愁。顾怀瑾则写下深情婉约的诗句,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云嫣的怜惜与深情。
一日午后,阳光暖煦,如一层薄纱轻柔地铺洒在大地上。云嫣身着一袭月白色罗裙,裙摆如流水般轻盈,坐在溪边的石头上,吹奏着一支缠绵悱恻的曲子。笛声悠悠,诉说着少女的心事,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流淌而出。顾怀瑾身着一袭浅蓝色锦袍,坐在不远处的草地上,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他静静地聆听着,目光始终停留在云嫣身上,眼神中满是温柔与爱意。
曲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