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为解决因随意堆放垃圾产生的“垃圾围城”困境,距村子500米的这个天然沟壑因远离都市、周边人口稀少且地质稳定、难遇山洪等优势,成为建设垃圾填埋场的首选。在过去的25年间,全市近千万人每天产生的所有生活垃圾被收集到各区的100多个垃圾处理站,再由上千辆垃圾车运输到这里。从容器包装到餐厨残渣,从玻璃、织物到电池、灯管,垃圾种类五花八门。就连由卫生间运至污水处理厂的排泄物在干化后形成的泥污也会被运到这里。

  大型垃圾车在排队进场后倾倒出满满当当的一车垃圾,旁边的几辆铲车则会协同搬运巨大的钢板。为防止臭味泄露,一个区域被填满后会被工人覆盖上1毫米厚的黑色防渗膜,然后在另一区域再搭建作业面。垃圾被一层层压实填埋,每填埋6米,便覆盖上黄土和黑色的薄膜。

  经过多次扩建,垃圾填埋场占地1000余亩,库容量3000多万立方米。起初一期工程每天接收1200吨左右的垃圾,后来逐年升高,2018年每天接收的垃圾在1万吨左右。

  “那时候每天前来倒垃圾的车辆在填埋场的大门外可以排出数公里远。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垃圾车来来往往,一刻也不停歇。”石磊对两人说着后来的情况。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铺天盖地的臭味还是很难彻底掩盖。村子里的人对恶臭已经习以为常。好在现在是冬天,夏天最为难捱,尤其是雨后。家里满是苍蝇,打药也没用。桌子上放着苍蝇药,落得很厚一层;锅里烧的水一揭盖,苍蝇就掉落进去;就算吃饭时苍蝇也在碗沿儿上乱窜。“我记得有一年一户人家办酒席,开门满屋的

上一章 下一章

4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