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二、别人主办学术活动并不容易,大家不要当个巨婴,能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不要时时处处麻烦主办单位;主办单位一时忙不过来时,大家应该主动帮忙,不要袖手旁观;吃饭时如果没有指定座位,尽量先坐满一桌,不要三两个人占一桌;外出考察疲惫之时,仍需保持一颗乐于助人的本心,因为疲惫之时最见人品。
三、茶歇是供与会人员交流沟通用的,不是饭,不能吃饱、不能吃饱、不能吃饱(重要的问题说三遍),不能牛饮咖啡,不能和知名教授抢最后的一块三明治,也不能吃完甜点后拿着两根香蕉进会场。若谁在茶歇环节抢了风头并传到为师耳朵里,自动延期一年。
2
看着这三条,我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嗯…还有什么呢?”
三年前,
我有一个十分专注学术研究的学生,张悦。
她除了研究学术之外,所谓的人情世故、察言观色是是一窍不通。
在一次年度学术总结大会上,我在一旁跟其他教授聊天。
谁知,她竟跑去问一个教授他刚刚在台上讲的东西是什么意思。
那一刻,我感觉天都要塌了。
我的学生,
在听别的教授的学术讲座,没听懂可以私下问我啊,
她就当着我的面去问人家讲的是什么意思。
幸好,那教授与我关系颇好,如果是关系不好的,我都怕出言损我几句以后让我在无立足之地。
那教授给孙悦稍微讲解一番。
我以为事情到这就结束了,没想到她给我憋了个大的。
“郑教授,我能考你的博士吗?”
五雷轰顶啊
逆徒啊
你是要把为师的脸都丢尽吗?
你真想去,私下为师舍去脸面都可以为你引荐,但你为什么偏偏当众说出来。
“咳咳~这位同学,欢迎报考,但排队的人比较多。”
“郑教授,那我排第几个?”
…………
“呼~~”
我有靠回靠椅,哪怕是回忆,此刻也是让我尴尬不已。
稍微捋清思路,我开始在文档中继续书写
四、学术活动中若有讲座,即便听不懂,也要频频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