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花朵争奇斗艳,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绿草如茵,仿若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在地上。
文人雅士们三五成群,有的手持折扇,摇头晃脑地吟诗;有的站在画案前,挥毫泼墨作画;还有的围坐在石桌旁,把酒言欢,欢声笑语在园林中回荡。
叶蓁走进园林,顿时被这热闹而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所吸引。
她像一只小心翼翼的小鹿,找了一处安静的角落,将自己的画作轻轻挂在一旁的树枝上,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一切。她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好奇,又带着几分警惕,在人群中暗暗观察着。
这时,一位身着月白色长袍的男子缓缓走来。他身姿挺拔,仿若一棵苍松,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面容英俊,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微微上扬,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气质温润如玉,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优雅。
男子走到叶蓁的画作前,脚步戛然而止,目光瞬间被画作深深吸引。他微微眯起眼睛,仔细地端详着每一幅画,时而轻轻点头,时而发出一声赞叹,眼中露出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
“姑娘的画作真是精妙绝伦,不知姑娘可否愿意与在下探讨一二?”男子微笑着对叶蓁说道,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叶蓁的心间。
叶蓁抬起头,看到男子温和的笑容,心中不禁一动。她微微脸红,如同天边的晚霞,羞涩地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公子过奖了,小女子不过是闲来涂鸦罢了。”
两人相谈甚欢,叶蓁发现,眼前的男子不仅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且对绘画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叶蓁心中关于绘画的新大门,让她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交谈中,叶蓁得知男子名叫萧逸尘,是洛阳城内有名的才子。他自幼饱读诗书,家中藏书万卷,他整日沉浸在书海之中,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擅长诗词歌赋,所作诗词常常在洛阳城的文人圈子里传颂;对绘画也颇有研究,自己的画作也独具风格。
萧逸尘也了解到叶蓁独自一人居住在城外的小院,生活清苦,每日粗茶淡饭,衣物也是缝缝补补,但她却从未放弃对绘画的热爱,在那简陋的小屋里,坚持创作。
诗会结束后,夕阳的余晖洒在园林中,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萧逸尘主动提出送叶蓁回小院。
一路上,两人坐在马车里,又聊了许多。他们聊诗词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