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贾五耳边说:“他们多半又在施什么邪术。”
贾五屏住呼吸,仔细观察。马道婆面前摆着一个小坛子,坛中燃着绿色的火焰,火光下,赵姨娘的脸显得尤为狰狞。两人正窃窃私语,隐约能听到“十四阿哥”“密诏”“通灵玉”等词语。
贾五心里一惊。赵姨娘和马道婆一向只是针对宝玉,这次为何牵涉到了十四阿哥?他明白,十四阿哥是康熙皇帝的宠儿,与雍亲王(四阿哥)之间有夺嫡之争,贾府和十四阿哥的关系密切,若牵扯进这场权斗,后果不堪设想。
突然,马道婆取出两个纸人,嘴里念念有词,将纸人放进火焰中焚烧。赵姨娘在旁边低声说道:“道婆,这次一定要让宝玉那个小畜生永远消失。”
贾五听到这里,怒火中烧,正想冲出去,却被晴雯拉住:“二爷,不可冲动。等我来对付她们。”
晴雯从怀里掏出一块手帕,迅速抛向火坛,手帕瞬间盖住火焰,将绿色火焰熄灭。马道婆和赵姨娘吃了一惊,四处张望,喊道:“谁在那里?”
晴雯从暗处走出来,冷笑道:“赵姨娘,马道婆,这么晚了不睡觉,跑到这里玩什么把戏?”
赵姨娘一见是晴雯,脸色一变,强撑着说道:“晴雯,你别多管闲事!”
“闲事?”晴雯冷笑,“你们的纸人上是不是写着二爷的名字?”
马道婆见阴谋败露,怒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丫头,也敢坏我的事!”她挥手从身后取出一个黑色的铁球,口中念念有词,猛地向晴雯掷去。
晴雯不慌不忙,脚下一错,灵巧地避开铁球。她冷笑一声,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向马道婆掷去,正中她的手腕。马道婆吃痛,铁球脱手落地,发出一声闷响。
赵姨娘见状,慌忙拉起马道婆想逃,贾五从暗处跳出,手里拿着一根粗木棍,拦住了她们的去路。
“赵姨娘,你这么想对付我,为什么不直接动手,非要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贾五厉声说道。
赵姨娘满脸惊恐,语无伦次地说:“宝二爷,我……我只是被人利用了!是……是马道婆出的主意!”
“哦?”贾五冷笑一声,目光转向马道婆,“你呢?谁让你这么做的?”
马道婆咬紧牙关不说话,但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慌乱。贾五见状,心里更加笃定,这件事背后绝不简单。他挥了挥手中的木棍,冷声道:“要是你们不说,我就送你们去见老太太,看她怎么处理你们!”
赵姨娘一听这话,顿时跪下,磕头如捣蒜:“二爷饶命!是雍亲王的人,他们让我们查通灵玉的秘密,说宝二爷您的玉可能与皇上的密诏有关!”
这句话让贾五大吃一惊。他紧握手中的木棍,感到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通灵玉,密诏,十四阿哥……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似乎指向一个巨大的阴谋。贾五意识到,自己的处境比想象中更加危险,而这场危机的背后,远远超出了贾府的家务争斗,竟然牵涉到皇室权力的更替。
晴雯走到贾五身边,小声说道:“二爷,我们得尽快告诉老太太,这件事绝不能耽搁。”
贾五点点头,目光在赵姨娘和马道婆之间扫过,冷冷说道:“今晚的事,我可以暂且不追究,但你们要记住,再有下次,我不会手下留情。”
赵姨娘连连点头,马道婆却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回到房中,贾五坐在床边,久久不能平静。晴雯端来一杯热茶,低声安慰道:“二爷别太担心,咱们只要留神,不会让他们得逞。”
贾五看着晴雯,心里涌起一阵感激。他深知,大观园内表面歌舞升平,但隐藏的危机正在步步紧逼。而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才能在这场家族和权力的漩涡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第五章:宫廷试探
清晨,荣府内一片忙碌,贾母院里的丫鬟们跑进跑出,手里捧着精致的首饰盒和叠得整齐的丝绸衣物。今日,贾母将带贾五入宫拜见贾妃。贾母一向看重这位得宠的孙女,贾妃的地位让贾家在朝堂上的荣宠不言而喻。因此,每次进宫,荣府上下都格外谨慎。
贾五站在贾母房外,看着众人忙碌,心里却有些忐忑。他的真实身份本就尴尬,如今要面对清朝皇室,甚至可能见到康熙皇帝,他不禁担心是否会露出破绽。更让他感到压力的是,他不仅需要扮演贾宝玉,还必须在皇宫这样的风云之地伪装成一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
“宝玉,还愣着干什么?”贾母的声音传来,打断了贾五的思绪。
“祖母,我这就来了。”贾五忙应声,走上前去搀扶贾母。
贾母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满意地点点头:“总算像个样子。记住,见了你姐姐,要懂礼数;若见了皇上,不许胡言乱语,明白了吗?”
贾五连连点头,心中却暗暗叹气。他的“胡言乱语”或许是贾母最担心的,但对他来说,却是最不容易控制的地方。
踏入宫门的那一刻,贾五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琉璃瓦下的高墙将天地分隔,周围的寂静与外界的喧闹截然不同。金瓦红墙的肃穆庄严,让他意识到这里并非只是《红楼梦》中的宫廷,而是清朝真实存在的皇权中心。
贾妃住在长春宫,殿外侍女成排而立,贾母一到,侍女们纷纷跪地行礼。贾五扶着贾母进入殿内,目光扫过装潢华丽的室内,却见到一位美艳端庄的女子正款款而来。这位女子身着华丽的宫服,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意,正是贾妃。
“祖母!”贾妃行礼,声音温婉。她目光移到贾五身上,露出一丝欣喜,“宝玉,你可是长高了不少。”
贾五忙躬身行礼:“见过姐姐。”
贾妃走上前扶起他,仔细打量着他的脸:“果然精神了不少,前些日子听说你病了,可把祖母急坏了。今日一见,气色甚好。”
贾母在一旁笑道:“这孩子从小娇惯,经不得一点风寒。还好,熬过来了。”
贾妃拉着贾五坐下,关切地问起荣府的情况,贾五只能小心应答,尽量避免说错话。
正在此时,一名小太监匆匆进来,躬身禀报道:“娘娘,皇上要来长春宫探望。”
贾母听闻,立刻站起身来:“皇上临驾,不可怠慢。”贾妃忙吩咐侍女们整顿,贾五则感到心头一紧。康熙皇帝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与他面对面,如何不紧张?
不多时,康熙皇帝在一群太监和侍卫的簇拥下缓步走入。他身着明黄龙袍,虽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眼神犀利。见到贾母,康熙露出和蔼的笑容:“老太君不必多礼,您是长辈,该受我一拜。”
贾母连连摆手,双方行礼之后,康熙的目光落在贾五身上。他盯着贾五看了片刻,笑道:“这就是春儿(贾妃)的弟弟?果然风姿不凡。”
贾五上前行礼,尽量保持镇定:“见过皇上。”
康熙点点头,抚须道:“刚才路过御花园,见月色正好,倒让朕想起一首未完成的诗。既然来了位读书人,不如你替朕补上一句如何?”
贾五一听,心里一紧,知道康熙是在试探。他强压住慌张,微微一笑:“不知皇上赋的是何诗句?”
康熙笑道:“前两句是,‘玉阶独坐月光寒,红烛流泪映珠帘’,你接着续两句。”
贾五脑中飞速运转,片刻后,他从容作答:“秋风不解江山意,吹散云烟梦正酣。”
康熙听后,沉思片刻,点头称赞:“好一个‘吹散云烟梦正酣’!不仅衔接自然,还透着几分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意,难得难得!”
贾妃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贾母则连忙谦虚:“皇上过奖了,这孩子不过胡乱作答,怎敢当圣上夸赞。”
康熙摆摆手,目光却一直停留在贾五身上。他忽然开口问:“春儿,你这位弟弟出生时,可有什么特别之处?”
贾妃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恢复镇定,笑道:“皇上说笑了,他不过是普通人家子弟,何来特别?”
康熙“哦”了一声,没有深问,但他锐利的眼神让贾五感到一阵寒意。他敏锐地察觉到,康熙对自己的兴趣非同寻常。
回到荣府后,贾五整夜难以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康熙的目光和那句试探性的问题。他隐隐觉得,自己的身份正在引起皇室的注意,而这种注意,或许会给贾府带来无法预料的麻烦。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通灵玉,玉面上刻着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的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