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浮力汽车飞驰时空气振动的噪音,没有各类公司投放在公共频道的、聒噪的广告,当然,也没有一个个仿佛二十四小时都对着影像通话的路人煞有介事的交谈声。雨滴打在墙体和地面的声音是那么悦耳,让男人一瞬间错觉这些只为赚钱的建筑也有独属的温度。他闭上眼,仰面向天张开双臂,感觉自己化作一只飞鸟,穿梭于热带雨林多样的树木间,要飞到远方的地平线,不知疲倦。
没有其他路人,人行道长而宽敞,男人一面闭眼一面走。他聚精会神,感受风吹过每一寸皮肤纹路的感觉,想象着这种天气下湿润泥土的清芳……
他也只能依靠想象。早在人类第四次科技革命完成的第一个五年内,全球高层的鼎力推广下,基层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科技化、消费化、虚拟化。短视的大众仍保有老旧的思维,认为高科技就是好的、高消费就是好的,所有人被框在上层吹出的肥皂泡里,沉醉于信息代码构造出的海市蜃楼。同一时间内,各资本集团与财阀则倾尽财富去争抢垄断一切现实的、自然存在的资源。猫猫狗狗,花鸟鱼虫,乃至曾随处可见、一文不值的碎石、沙砾、泥土,都在日益膨胀的城市扩建下变得弥足珍贵。
现实中的一切都将因其实际存在而价值翻倍。这些资源曾是人类共有,每个人平等地拥有享受它们的权力。然而,当民众意识到这些时,资本早已完成资源的重新分配,相互之间壁垒分明,对大众而言高不可攀。
手握权力之人,“聪明”的运用手段愚弄底层,夺取本属于他们的利益,一如上千年历史中发生过无数次那样,并不新鲜。
等到男人这一辈出生的时代,热带雨林早就被改造成富商们的后花园,以他的阶层,恐怕至死都没机会见到任何非人工制造、非多维打印的事物。此刻支撑他想象的,不过是闲暇时在三流杂志上,一张低俗图片背景模糊的一小片热带雨林罢了。
贫瘠的条件没有阻止男人的想象。无论如何被灌输观点,如何被剥夺权利,现实的人总归要找寻一个情感寄托,以宣泄心中积郁,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止这股宣泄的发生。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就是他的情感寄托。
唰啦啦啦啦——
幻景被杂音撕裂。男人猛地睁开双眼,沉醉于幻想中柔和的眸子陡然尖锐,转头向声源的大致方向。美梦被打搅的不悦随即一扫而空。
一张报纸被路灯杆截在半空,狂风扯着四角张牙舞爪,噪音由此产生。从纸张展现出的柔韧性来看,并非上世纪那种纸浆造出的纯粹的纸,更像是近代对原造纸法加以改进后的产物。在纸浆原液中混入一种植物纤维提取物,最终得到的纸的特性就是眼前所见的风吹不碎、雨淋不烂。
虽不是价值高昂的纯原浆纸,但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纸,依然比浮窗内那些几乎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半透明文字有感觉太多。男人快步走近,抬手拿过报纸,指间传回的细腻触感沁人心脾。手腕翻动时手表屏幕一亮,十点五十三分,他的计划还有充足时间去执行。于是,他转身走向屋檐下,就着建筑缝隙漏下的月光去读上面的内容。
他一眼认出报头夸张的艺术Logo,是他坚持每日订阅并阅读的娱乐日报。报社的记者遍布国家各个阶层,信息网铺满各行各业,社内成百上千人戮力齐心,只为确保最终占据头条的新闻足够劲爆。然而男人的关注点从不在此,他径直翻到背面,目光扎进左下角不起眼的“社会时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