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以示皇上的重视。
第一次踏入学堂,清兮便感觉到与众不同的气氛。十余名皇子分别按照年纪与身份就坐,身穿统一的青色学服,却仍掩不住各自的骄矜气质。她低眉顺眼地落座于最后一排,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然而,身旁一声清朗的问候打破了她的安静:“清兮妹妹,听闻你才学过人,不知你最喜欢哪本书?”
清兮微微一怔,抬眸看向说话之人,是十二皇子黎谨轩。他眉目如画,俊秀中带着一丝孩童的顽皮,语气透着真诚。
“十二殿下谬赞了,清兮不过学了些诗书,最爱不过是《诗经》罢了。”她声音轻缓,却始终保持着礼貌的疏离。
“诗经?”黎谨轩眼中一亮,“那不知《硕人》你能否背得?”
清兮微微一笑,低声念道:“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声音柔美如山间的清泉,竟将一旁的几位皇子都吸引了过来。黎谨轩听得入神,待她念毕,忍不住鼓掌称赞:“果然名不虚传!”
这一刻起,黎谨轩对清兮的兴趣与关注明显多了起来。
渐生的情愫
学堂结束后,黎谨轩频频主动与清兮搭话,甚至在她独自温书时也常常过来“讨教问题”。他的聪颖和勤勉让清兮感到意外,但更让她困惑的是,黎谨轩眼中的那份热切。
一次,清兮在花园中练习琴艺,黎谨轩悄然出现,安静地站在一旁倾听。待一曲结束,他上前道:“这曲《梅花三弄》,似清兮妹妹这般才情之人演奏,格外令人心动。”
清兮微微低头,掩饰住脸上的一丝羞涩:“十二殿下谬赞了。”
黎谨轩却认真地说道:“不是谬赞,我说的都是真的。若有机会,我也想向妹妹学学琴艺。”他的语气透着一股未经掩饰的真诚,让清兮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这般热络的态度自然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后宫妃嫔。十二皇子是皇帝宠爱的幼子之一,其母妃温婉大方,素来得人心。然而,黎谨轩对苏清兮的青睐,却令一些妃嫔感到不安,尤其是温贵妃。
“一个被接进宫的孤女,竟引得十二皇子这般关注,未免太过惹眼。”温贵妃在寝宫中冷笑着说道,“这般聪慧的女孩,若不加以防备,日后恐怕会威胁到我的儿子。”
妒忌与猜忌
黎谨轩对清兮的亲近让后宫中流言四起。有人称清兮有意接近皇子,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有人暗中将她比作前朝祸乱宫廷的红颜祸水。清兮对此保持沉默,但她心中却早已明白,黎谨轩的好意虽让她感动,却也为她带来了新的危险。
某日,善儿从外面匆匆回来,神色有些慌张:“小小姐,有人传话给温贵妃,说十二皇子为您在御花园中采了一整篮花,打算送来天祁宫。”
清兮心下一沉。皇子向一名义女示好,虽说并非完全僭越,但在宫廷这样敏感的地方,足以引来无穷的麻烦。
“传话的可知是谁?”清兮冷静问道。
“是温贵妃身边的红莲,她平日最擅长添油加醋。”善儿压低了声音。
清兮低头沉思片刻,随后站起身来:“看来我得去阻止十二殿下了。”
婉拒的难题
清兮来到御花园时,黎谨轩果然正在花丛中,手中拿着一枝盛开的牡丹,正对着花篮挑挑拣拣。清兮走上前,轻声说道:“十二殿下,清兮有事求您。”
黎谨轩转身看到清兮,脸上瞬间绽开笑容:“清兮妹妹,你来得正好。这些花你可喜欢?我正想送给你呢!”
“殿下厚爱,清兮心领了。”清兮低下头,语气郑重,“不过这宫中人言可畏,若殿下对清兮如此关爱,怕是会给清兮招来无端的非议。”
黎谨轩显然没料到清兮会如此回应。他的笑容逐渐消失,声音低沉了几分:“清兮妹妹,你误会了。我只是想让你开心,并没有其他意思。”
“殿下的心意,清兮明白。”清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些许坚毅,“但在这宫中,开心是最奢侈的事。我宁愿安安静静地活着,也不愿成为别人议论的焦点。”
黎谨轩怔怔地看着她,许久才叹了口气:“妹妹果然比我更懂这宫中的规矩。我听你的便是。”
清兮的婉拒虽然化解了眼前的尴尬,却未能消除所有人的疑虑。她知道,这段青涩的情感或许永远无法有结果,但她依然珍惜与黎谨轩之间的这份善意。
暗潮依旧
自那日之后,黎谨轩虽未再表现得过于亲密,但对清兮的关心依旧没有减少。他时常在学堂中主动帮助她,也偶尔送来一些小玩意,令清兮既无奈又感激。
然而,清兮却更加警觉。她明白,自己在黎谨轩眼中或许只是一个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