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受益匪浅。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气氛十分融洽。“赵兄,你对科举考试有信心吗?”李文远突然问道。李明想了想,点了点头:“有,我有信心。虽然我现在的身份低微,但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说得好!”李文远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也相信,凭你的才华和努力,一定能在这次科举中脱颖而出。”“多谢兄台鼓励。”李明笑了笑。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到座位上继续复习。李明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相信,这次科举考试,将是改变他命运的关键一步。
第三章:意外机遇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赵逸(李明)在李文远的鼓励下,更加努力地备考。他利用现代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对古代经典进行了独特的解读,这让他的学问在众多考生中显得格外突出。然而,赵逸也清楚,科举不仅仅是学问的比拼,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的权力和利益纠葛。就在考试前夕,赵逸决定在街头卖字画,以此来筹集一些考试所需的费用。他将自己创作的几幅字画挂在街边,静静地等待着顾客。虽然他的字画笔法稚嫩,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才华却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观看。“这位公子,你的字画可真是别具一格啊。”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赵逸身后响起。他转过身,看到一位身着锦袍的中年男子正站在他面前,目光专注地欣赏着他的字画。“多谢夸奖,小生只是略通一二。”赵逸连忙起身行礼,心中暗想:这位锦袍男子看起来气度不凡,不知道是什么来头。“你的字里带着一股清逸之气,难得。”锦袍男子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小生赵逸。”赵逸回答道。“赵逸,好名字。”锦袍男子笑了笑,“你这字画,我全都要了。”赵逸愣住了,他没想到这位男子会如此爽快地买下他的字画。他连忙道谢:“多谢公子赏识,这些字画就送给公子了。”“那怎么行,该付的钱还是要付的。”锦袍男子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递给了赵逸,“这是一两银子,拿去吧。”赵逸接过银子,心中感激不已。他正愁没有钱参加科举考试,这锭银子无疑是雪中送炭。他再次向锦袍男子行礼:“多谢公子慷慨解囊,小生感激不尽。”“不用客气,你的才华值得我这么做。”锦袍男子笑了笑,又问道:“赵逸,你是不是准备参加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是的,小生正为此努力备考。”赵逸回答道。“哦?那可真是巧了。”锦袍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正巧也在寻找有才华的年轻人,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受我的资助,参加这次科举考试?”赵逸愣住了,他没想到自己会遇到这样的好事。他连忙说道:“多谢公子赏识,小生愿意。”“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锦袍男子点了点头,转身离去。赵逸望着锦袍男子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期待。他知道,这次意外的机遇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他握紧手中的银子,暗暗发誓,一定要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辜负这位贵人的期望。几天后,科举考试正式开始。赵逸带着锦袍男子的资助和自己的希望,走进了考场。考试的题目是《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赵逸拿起笔,心中回想起自己在现代时对《论语》的研究,以及在古代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他决定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段经典。他的文章一气呵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他不仅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思想,使得文章显得格外新颖。当他交上试卷时,心中充满了自信。然而,科举考试并非只有文章这一关。接下来的几天,赵逸还参加了诗词、策论等多场考试。在每一场考试中,他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现代知识,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他的表现引起了主考官的注意,也让其他考生对他刮目相看。考试结束后,赵逸回到家中,心中既期待又紧张。他知道,这次科举考试的结果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他每天都在家中等待着消息,同时也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终于,一天清晨,赵逸正在家中读书,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他放下书本,走到门口打开门,看到一个身着官服的差役站在门外。“赵逸,恭喜你高中举人!”差役高声宣布,手中拿着一份红榜。赵逸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连忙接过红榜,看到上面赫然写着自己的名字,位列前茅。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多谢大人,多谢大人!”他连忙向差役行礼。“恭喜恭喜,赵公子,这次科举你可是大放异彩啊。”差役笑着说道,“王爷听说了你的才华,特意让我来告诉你,他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