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嘲讽、公共频道的讥笑都让人更加恼火。终于,有那么几个人开始在私下商量,如何将这荒诞的“十重磨难”变成现实。
他们低估了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爆发力,也低估了张春鹏自己在事情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助推者”角色。或许在某个节点上,如果张春鹏能放下骄傲,哪怕只是在游戏中有意识地收敛一点,对别人稍微尊重一点,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可惜,人性往往难改,尤其是当一个人沉迷在自我满足的虚幻世界里时,往往会把一切警示都当做风过耳边。
六、宿舍的日常与风暴前的平静
在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男生宿舍里,张春鹏过着一种相对“孤立”的生活。他的室友大多对游戏兴趣有限,偶尔打打娱乐模式。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张春鹏过度迷恋游戏,尤其是经常通宵代练。哪怕周末也要抱着电脑狂打游戏,宿舍里人声嘈杂,他戴着耳机如同与世隔绝。有人劝过他:“春鹏,你这样下去不行啊,再怎么说也要顾及学业吧?”他总是微微一笑:“我有分寸。”
于是宿舍里的人对他也不再多管。他们有自己的交际圈和娱乐方式,谁也不想跟这个“游戏狂”过多牵扯。张春鹏也乐得清净,他认为自己本就不属于这个格子床与课本的世界。他白天上课心不在焉,拿笔记本电脑边听课边打游戏;夜里熬到两三点,为了完成客户的上分任务。时常早上起床昏昏沉沉,偶尔还会因为迟到被辅导员批评。
在此期间,他的代练事业愈发顺畅,找他代练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有高端些的玩家指名要他上铂金或者钻石段位,报酬更高。张春鹏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舍友们看着他一天天买新装备、新衣服,也难免会心生羡慕。可没人知道,随着“水哥”的名声越传越远,他也在网上结下了越来越多的仇家。
直到有一天,他在游戏中拍到一个认识自己的“粉丝”。那人主动加他好友,说:“水哥,我是白银段位的,你能不能带带我?我给你出钱。”张春鹏扫了一眼对方的个人资料,并没有起疑心,因为对方说话客客气气,还称他“大佬”,显得非常恭敬。于是他立刻答应:“好说,好说。”对方说:“为了让你顺利发挥,我把账号密码给你,你直接上去打吧。”然后私聊发了一连串账号信息给他。
张春鹏当即登陆,一切都很正常。但是让他奇怪的是,这个号虽然是白银段位,可里面的符文页、英雄池都很齐全,似乎不像一个普通的“小白”玩家。更蹊跷的是,他打了几局之后,账户就被强制下线。再想登陆时,密码错误。那边发来一条信息:“水哥,这只是个开始。你还记得以前虐过多少菜吗?你可能不记得,但有人记得很清楚。”
对此张春鹏只是嗤之以鼻:他见过太多奇怪的玩家。想着对方账号出了问题就不理了,他有大把客户等着呢。可他并不知道,这其实是“十重磨难”中极其微小的一环——一次试探,一次线上接触。即使他不当回事,命运的大门也已悄然打开。
七、游戏世界里的第一次袭击
所谓“第一次袭击”,指的是在游戏中针对张春鹏的“精准狙击”。那段时间,他频繁地用各种小号排位,有时甚至开直播,向那些客户或粉丝展示自己的“带飞”过程。结果有一群玩家开始长时间关注他的直播动向,只要他开排,就全员上号,以极快的速度尝试与他“狙”到同一局。当匹配成功后,他们会在游戏里“演”他:故意抢他的位置,抢他的英雄,或者把资源让给对面,甚至直接在对面开语音告密。
这群玩家并不是想赢,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水哥”输得极惨,并在直播观众面前出丑。第一次直播狙击时,张春鹏还不知情,只以为是队友运气太差或水平太低,可当五个人都在演的时候,他再神乎其技也无法挽回局面。那局比赛中,他选了最擅长的劫,却在团战中屡屡陷入对面的合围,“队友”也从不支援。观众们在弹幕里一片嘲讽,“水哥今天不行啊”“大神也有翻车的时候?”那几位狙击者则坐在电脑前相视冷笑:这只是个开始。
几局下来,张春鹏连败。那些本该看他表演的“顾客”也频频发来质问:“你怎么老是输啊?”有些人开始怀疑他的实力。尽管他很快解释说是“队友太坑”,或者“系统故意给我匹配猪队友”,但谣言与信任的崩塌往往就是从这些细节开始。更糟糕的是,他身边还真没有可靠的队友可依托。毕竟这份“代练生意”更多是独来独往,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双排或者多排队伍。
这个“精准狙击”小组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如影随形,只要张春鹏一开排,他们就通过直播延迟或某些“黑科技”方式窥探到大致时间,然后疯狂地排队。由于他们有多个账号,段位分布也广,从青铜到黄金都有,因此多次成功跟他分到同一局,变着花样地让他输。张春鹏起初气得跳脚,甚至开启了单独隐藏段位与屏蔽直播战绩的功能。然而,一旦开启直播,他就无法彻底藏匿行踪,对方总能找到机会出击。
终于,在持续的针对之下,他在游戏中的形象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些老客户也开始犹豫要不要找他代练。更有甚者,直接在网上发布帖子说:“水哥”不过如此。面对这些流言蜚语,他有些慌乱,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招惹到了什么“大佬”。可他很快就将这股疑虑转化成了暴躁情绪,继续在游戏中逮到任何对手就极尽嘲讽之能事,以证明自己依旧强大。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恰恰是那批低段位玩家所需要的——让他急躁,让他心浮气躁,进而更加容易被“算计”。
八、现实世界里神秘的跟踪者
就在他为游戏中的狙击感到恼火时,现实里也开始出现一些诡异的痕迹。某天晚上,他从网吧回来,已经是凌晨两点多。当他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总感觉后面有人跟着。一回头,却只看到昏暗路灯下空无一人。再走几步,脚步声又似乎响起。凄冷的晚风吹过,还有隐约的树叶沙沙声,让他心里一阵发毛。
宿舍楼里,保安早已打瞌睡。他刷卡进楼,回头看见楼道里依然没人,这才略微松了口气。可当他踏上楼梯转角时,却看见墙壁上有人用黑色记号笔写着几个字: “水哥,菜吗?” 这几个字写得歪歪扭扭,似乎有些嘲讽意味,甚至还带着戏谑的笑脸。张春鹏见状,吓了一跳,第一反应是:有人专门摸到他们宿舍楼,跟踪自己,还写下这种挑衅的话?他连忙四下张望,依旧没人。抬头看监控探头,好像也没有正常运作的指示灯。夜深人静,他心里一阵发怵,赶紧加快步伐回到宿舍。
他躺在床上,满脑子都是那几个字:“水哥,菜吗?” 这不就是游戏里有人常常喷他的口头禅吗?尤其在他“爆杀”对面后,对面会在公共频道打出“菜B”,互喷对骂。他记得有一次,他扮演男刀锋打得极凶,对面下路组合被抓爆了几次,就有人打字:“水哥,你这么杀人,我们这些菜逼怎么活啊?你能不能手下留情?”他则反唇相讥:“不菜,你们怎么被虐?” 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最终他用胜利结束了那一局。然而,谁能想到,这股仇恨竟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一夜辗转难眠,第二天醒来时,他发现宿舍外的楼道角落里不知什么时候被人贴了一张纸,上面竟然又写着“水哥”二字,而且周围还画着一些乱七八糟的符号,像是某种诅咒或暗号。他心里越来越慌,开始怀疑是不是学校里有人也对他心怀不满。然而他找遍了宿舍上下,包括问了保安和学长,没人知道是谁干的。宿管阿姨只说这破楼监控坏了好久,想整修也没经费。
张春鹏敏锐地感觉到,这不是什么恶作剧,而是有人蓄意为之。好在他身高马大,自认为真要打起来也不吃亏。况且对方似乎也只是搞搞鬼画符,并没有正面出现。他于是强行压下惊疑,自我安慰道:“也许就是哪几个不服气的家伙搞事,早晚抓到他们。”但随后的数天,他又在校门口附近的电线杆上发现了同样的涂鸦,甚至有人在宿舍楼下夜里连喊了几声“水哥”就跑掉,让他难以入眠。
这时,他开始感到压力和威胁。可他不愿将此事闹大去找校方或警方,因为他缺乏实质性的证据,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靠代练赚钱。更重要的是,他心里也有些侥幸:或许对方只是虚张声势,不会闹到什么严重的地步。
九、命运的伏笔:来自群聊的“死神通牒”
现实与游戏的双重打压,让他在代练时愈发急躁。一局排位里,只要队友表现不佳,他就开口脏话不断,对手也能感觉到他心浮气躁时的破绽。从前在操作里沉着冷静的“水哥”,渐渐失去平衡。他也隐约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却无法自我调节——毕竟,他不打游戏又能干什么呢?生活的重心与经济来源都在这里。
而在暗处,“还我净土”微信群的骨干成员看到“水哥”已经如同困兽,心中暗喜。“十重磨难”的第一步——“声名狙击”与“心理恐吓”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他们要实施第二步、第三步,甚至最终把他“引诱”到一个无可退却的陷阱里。有人提议要先羞辱后毁灭,有人提议一步到位直接送他上西天。各种意见吵作一团,但他们都默认了一点:一定要让“水哥”彻底“消失”。
在某个深夜,群里那名当初写出“十重磨难”剧本的人,再度发了一条信息:“仇恨如果只是浮于表面,那它永远只是一场口水战。真正的复仇,必须令对方无路可逃。想要证明我们的决心,就必须拿出行动。” 这段话引起了几个极端成员的共鸣,他们开始策划一场更大规模、更有组织的“暗杀计划”,而在他们眼中,这已不再只是游戏里的恩怨,而是对张春鹏“人品”的绝对否定。
就这样,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在天津的城市角落里张开。许多与“水哥”素未谋面的玩家,也被那些极端分子煽动着,抱着“让他付出代价”的念头,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有人帮忙提供人肉搜索的线索,有人出谋划策如何伪装潜入校区,有人负责在游戏中继续狙击,逼迫他走向线下约战的可能性。
张春鹏却对这一切的严重程度毫无概念。若他此刻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