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瑾独自站在宫门口,望着杨国忠远去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

  苏怀瑾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公然反对宰相的提议,已经得罪了不少权贵。他并非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但身为一名忠臣,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国家的利益受损而不发声。他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可能危及自己的仕途,但他更清楚,作为朝廷的一员,他有责任保护国家的利益,哪怕这意味着要与权势滔天的宰相对抗。

  在朝堂上,苏怀瑾曾力陈己见,他指出宰相的提议虽然短期内看似有利,但长远来看,却可能给国家带来隐患。他的话语铿锵有力,引经据典,试图说服其他官员。然而,宰相的势力根深蒂固,许多官员选择了沉默,或是附和宰相的意见。苏怀瑾的反对声音显得格外孤独,但他并未因此退缩。

  苏怀瑾的坚持并非没有代价,他能感受到来自同僚的异样目光,甚至有人在背后议论他的不识时务。但他坚信,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他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知道,这样的坚持可能会让他失去很多,但他更明白,如果连他这样的官员都选择沉默,那么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堪忧。

  在宫门口,苏怀瑾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官服,再次迈开步伐。他知道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信念,有为国为民的忠诚,就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他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自己的原则,哪怕前路荆棘密布,他也要勇往直前。

  苏怀瑾回到家中,夜幕已经降临,书房里,他来回踱步,思考着应对之策。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显得格外凝重。他知道,李林甫和杨国忠这两大势力相互勾结,如同两只巨兽在朝堂上盘踞,而自己势单力薄,如同一只孤狼,想要阻止和亲,困难重重。他深知,和亲一旦成功,不仅意味着边境的暂时安宁,更意味着李林甫和杨国忠的势力将进一步巩固,而自己所代表的清流派将更加边缘化。

  这时,管家匆匆走进来,打断了苏怀瑾的沉思。管家的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他低声禀报说太子李亨派人前来求见。苏怀瑾的心中一紧,太子在这个时候派人来,必然是有紧急的事情。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襟,示意管家将使者请进来。

  使者一进门,苏怀瑾便注意到他身上的尘土和疲惫的神色,显然是一路快马加鞭而来。使者行了一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恭敬地递给苏怀瑾。苏怀瑾接过信件,手指轻轻摩挲着封蜡

上一章 下一章

4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