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这个故事,“也许”是一个前几年发生的真实事件,“也许”,就在我们身边,还在发生着同样的“故事”。

1 共契

命运如风。

前两年的经济危机,让曾经风光无限的知名企业家陈泰跌落谷底,家中的欢声笑语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叹息和弥漫的愁绪。

清空所有债务后,陈泰名下只剩下深山里一栋老旧别墅。

讽刺的是,这本是当年别人为了抵债转给陈泰的,可如今却变成了无人问津的不良资产。

这座古宅,静静地隐匿在青山绿水之间,岁月的风霜并未掩盖它独特的韵味。

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处处彰显着中式建筑的古朴与典雅,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一些现代的修缮元素,使其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又不失生活的便利。

内部庭院深深,绿树成荫,一间间厢房错落有致,丝毫不见岁月侵蚀的破败之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一切都恰到好处。

陈泰也是前几天才第一次实地勘察,但立刻被这份静谧吸引,似乎只有在这里,才能逃离社会舆论对落魄资本家的唾弃,便毅然决定全家搬过来住一段时间。

而其他家庭成员内心还是留有一丝期许,能在这片宁静的山水之间,寻得生活的新曙光,开启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

此时,谁也没有料到,等待他们的,会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诡异之旅。

搬来第一天,陈泰和夫人苏婉并肩站在院子里,苏婉微笑着说:

“我还担心这山里的房子到处都是老鼠蚊子呢,没想到却如此干净。”

陈泰一只手搂住苏婉,温柔的说:

“这段时间也辛苦你了,公司的事情太麻烦了,弄得我也没精力照顾你和孩子们,不过现在好了,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

苏婉转身刚要说什么,却听见儿子陈阳的声音:

“爸爸!你快来看啊!”

15岁的陈阳,家中那个充满好奇心且勇于探索的男孩,在古宅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堆模样古怪的铁皮箱体,箱体上还镶嵌着一些奇怪的指示灯和开关按钮。

它体型庞大,占据了地下室的一多半,周身散发着陈旧而神秘的气息。

揭开最后一块覆盖其上的帆布,露出了一个灰尘下泛着冷光的浮雕标志。

“Aurora-9000”,这是九十年代美国军方的实验型小型机,陈阳在《计算机世界》杂志上见过照片——据说当年黑市炒到七位数,还是美元。

“爸!这玩意儿能买十套学区房!”他声音劈了叉。

陈泰对这些“古董”没有兴趣,不过,只要能卖个好价钱,也许能帮他东山再起。

他叮嘱儿子不要乱动,走向楼梯,还有太多的东西要收拾,没有佣人的生活还真是难以适应。

留下的陈阳,终究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轻轻按下了电脑的开机键。

瞬间,电流声在地下室回荡,电脑在一阵 “嗡嗡” 声后,缓缓启动,闪烁的指示灯仿佛是它苏醒的眼眸,可启动过程却异常缓慢,老旧的线路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等了一会,陈阳找不到输入输出装置,便上楼叫上6岁的妹妹陈悦,一起去其他房间探索。

终于,杂物间里,一个落满灰尘的家用机器人被兄妹二人翻了出来。

兄妹俩对视一眼,眼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男孩子总是对各种机械装置充满热忱。

昏暗的灯光下,陈阳小心翼翼地拆卸、检查、修复零件,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期待。

妹妹站在一旁,同样专注的看着哥哥不停忙碌着,并不时用袖子帮哥哥拭去从额头滑落的汗水。

一段时间后,当他们满怀希望地按下启动开关时,机器人却毫无反应,头部位置的老式CRT显示器也并没点亮,就像一尊冰冷的雕像,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兄妹俩原本兴奋的心情瞬间跌入谷底,失望与沮丧笼罩着他们。

深夜,久居繁华都市的一家人在从未感受过的寂静里,睡的格外香甜。

被堆在陈阳房间一角的那台机器人,头部的显示器点亮,呈现出一个30多岁女人的脸。

这张脸五官精致,正努力做着各种夸张的表情。

随后这个四方的显示器“脑袋”开始扭动,对准了熟睡的陈阳身上,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似乎在呼唤着谁。

疲惫熟睡的陈阳没有回应,机器人缓缓起身,迈着僵硬而机械的步伐,挪向客厅。

它在客厅里巡视一圈,所到之处,电器设备的指示灯微微闪烁,仿佛在向它致敬。

随后,它又径直来到二楼陈悦的房间。

房门被打开,它静静走到床边。

机械连接处的缝隙里,涌出一股黑色胶质物。

那东西像融化的沥青,顺着金属缝隙缓缓流动,在阴影里泛着石油般的光泽。

上一章 下一章

1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