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土山,成功鼓舞了士气,使曹军得以稳住阵脚。

泰山派的昌豨屡次反叛,曹操派遣曾是泰山派成员的于禁前去平定。

昌豨本以为于禁会念及旧情,不料投降后,却被于禁作为表忠心的投名状所杀。

于禁深谙领导心意,面对诸将的质疑,他毅然说道:“你们难道不清楚军法吗?大军围城后投降者,绝不赦免!我岂能因私情而违背军法!”

此番壮举之后,曹操对于禁则更加器重。

出征襄樊之前,于禁已是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并被封为益寿亭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其中五百户封邑还用于封赏其子为列侯。

左将军一职,曾是曹操早年授予刘备的职位;

而假节钺则是最高级别的权力象征,与关某的配置相当;

一千二百户的食邑规格极高,即便是曹操的西军总司令夏侯渊,食邑也仅有八百户。

尽管近年来,我那山西老乡张辽,崛起迅速,但于禁作为外姓将领之首的地位,依然无人能够撼动。

于禁麾下的泰山兵部曲,在曹操麾下始终被视为精锐之师,战斗中勇往直前,撤退时则断后掩护。

据推测,在曹操救援汉中诸将、刘备退守定军山时,那支在箭矢如雨中顽强抵抗、险些将刘备击溃的队伍中,便有这支部曲的身影。

曹操派遣于禁督率七军,前来襄樊,无疑代表着当时北军的最高级别军事力量。

2

坦白而言,面对这样一支身经百战的陆军劲旅,关某若想在陆战中硬碰硬,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个关键时刻,关某主动从汉水防线撤退,撤离至襄阳外围,与于禁形成对峙局面,静待战局的转机。

关某当时在做这一决策时,是基于以下两项关键考量:

其一,曹仁最初已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但随后于禁部队屯驻于樊城西侧,这表明樊城周遭的危机已得到有效缓解。

其二,此番解围得

上一章 下一章

2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