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经济特区正式挂牌的日子(虽然实际上汕头经济特区是1981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这里为了剧情需要,时间有所提前)。 难怪市区里这么热闹,这么多人。 汕头,这座曾经沉寂多年的海滨城市,终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陈宇航沉浸在汕头经济特区成立的喜悦氛围中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后生仔,看你在这里站了这么久,是对这个纪念碑有兴趣吗?”
陈宇航转过身,看到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老先生,正站在他身后,笑眯眯地看着他。 老先生年纪约莫六七十岁,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儒雅的气质。
“老先生,您好。” 陈宇航礼貌地跟老先生打招呼。
“不用客气,看你样子,不是本地人吧?” 老先生问道。
“是的,我是从广州来的。” 陈宇航如实回答。
“广州来的好啊!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汕头现在也要搞特区了,以后肯定也会像广州一样,发展得越来越好!” 老先生感叹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汕头未来的憧憬。
“老先生您是本地人吗? 您对汕头经济特区有什么看法?” 陈宇航好奇地问道,他觉得这位老先生气质不凡,或许能从他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汕头经济特区的信息。
老先生笑了笑,说道:“我算是半个本地人吧,以前在汕头侨批局做账房,退休好几年了。 要说看法嘛,我这个老头子,也看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变总是比不变好,改革开放,总是没错的。 汕头要发展,就要变,就要开放,就要敢于尝试新的东西。”
“侨批局? 就是那个寄侨批的侨批局吗?” 陈宇航听到 “侨批局” 三个字,顿时来了兴趣。 他在来汕头之前,曾经在网上查阅过一些关于潮汕文化的资料,对侨批业的历史有所了解,知道侨批业曾经是潮汕地区与海外联系的重要纽带,对潮汕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是啊,就是侨批局。 后生仔,你对侨批业有兴趣?” 老先生有些意外地问道。
“嗯,我挺感兴趣的。 我对潮汕历史文化挺好奇的。” 陈宇航点点头,他觉得眼前的这位老先生,或许可以成为他了解潮汕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引路人。
“哈哈,有兴趣就好! 年轻人,多了解了解历史文化,总是有好处的。 如果你想了解侨批业,我可以跟你好好讲讲,我姓陈,你叫我陈伯就好。” 老先生热情地说道。
“陈伯您好! 我叫陈宇航。” 陈宇航连忙跟陈伯握手,心中暗喜,没想到刚来汕头市区第一天,就遇到了这样一位热心的老先生,看来他的汕头之旅,注定不会平凡。 他隐隐感觉到,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精彩,也更加充满挑战。 在陌生的八十年代汕头,他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篇章呢? 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三章:侨批风云
陈宇航跟着陈伯,穿过熙熙攘攘的汕头市区街道,七拐八绕,来到了一条略显幽静的小巷。小巷深处,一栋略显陈旧,但却透着历史厚重感的出现在眼前。 门楣上,一块斑驳的木匾,用繁体字书写着 “汕头侨批局” 五个大字,字体遒劲有力,但岁月侵蚀,已经有些褪色。
“到了,这就是侨批局。” 陈伯指着眼前的建筑,对陈宇航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怀旧和感慨。
陈宇航抬眼望去,侨批局的建筑风格,与汕樟路的骑楼建筑略有不同,少了几分商业气息,多了几分庄重和内敛。 外墙是灰色的砖石结构,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墙角长满了青苔,显得有些陈旧,但却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门口,两尊石狮子,镇守左右,虽然石狮子的表面已经风化,但依然威武雄壮,目光炯炯,仿佛在诉说着侨批局曾经的辉煌。
走进侨批局大门,眼前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光线有些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纸张发霉的味道,以及淡淡的檀香味,那是供奉的气味。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