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下局势波谲云诡,犹如惊涛骇浪中的扁舟,动荡不安。各地灾荒肆虐,百姓在困苦中挣扎求生,啼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江南的扬州城却似一方世外桃源,在风雨飘摇中维持着表面的旖旎繁华。
扬州城,水脉纵横交织,密如蛛网,悠悠运河水穿城而过,水波潋滟,仿佛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其间,将整座城串联起来。河水澄澈,倒映着两岸错落有致的白墙黑瓦,屋舍飞檐斗拱,在日光轻抚下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徐徐铺展。街边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目,绸缎庄里色彩绚丽的绫罗绸缎,散发着奢华的光泽;茶行中馥郁醇厚的茶香,悠悠飘散在空气中;食肆里热气腾腾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乐章,奏响着这座城市独特的烟火气息。
在扬州城一条幽深古朴的小巷里,住着一位名叫陈书禹的穷书生。他自幼命运多舛,父母早亡,孤苦伶仃,靠着邻里的点滴接济才勉强长大成人。陈书禹身形清瘦挺拔,仿若翠竹般坚韧,一袭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的粗布衣衫,虽破旧寒酸,却总是被他收拾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他的面容清俊,眉如远黛,一双眼眸深邃明亮,恰似寒夜中的星辰,透着聪慧与坚毅。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气质,仿佛周身都萦绕着淡淡的墨香。
陈书禹自幼嗜书如命,家中徒有四壁,一贫如洗,却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书籍,这些书是他最珍贵的宝藏,也是他与外界广阔知识海洋连接的桥梁。每天清晨,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进狭小的院子,他便伴着微光准时起床,坐在院子里那张缺了一角的石凳上,大声诵读经典。他的声音清朗悦耳,抑扬顿挫,仿佛将文字中的情感与力量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引得邻里纷纷驻足倾听,不住称赞。夜晚,昏黄如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