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双减’政策一下来,学生少了一大半,课都快没法上咯,工资怕是都要悬!” 其他人也跟着唉声叹气。我没搭话,径直走到工位,打开电脑就开始琢磨新的教学方案。

小王凑过来,一脸好奇:“林哥,你还在搞啥子哦,这政策都把我们搞惨咯,再研究也没啥用噻。”

我笑着看向他:“小王,你不懂。政策收紧了,但家长和学生对好教育的需求一直都在。我们得换个思路,不能再按老一套来。比如说,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优化教学,给学生定制专属学习计划,肯定能行!”

小王撇了撇嘴:“林哥,你想得太简单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而且上头也不一定支持我们。”

我心里明白他说得在理,领导向来保守,要让他支持我的新想法,怕是不容易。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先把方案做出来再说。接下来的日子,我白天上课,课间就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痛点;晚上回到出租屋,就一头扎进资料堆,研究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案例,常常熬到凌晨,眼睛布满血丝,脑袋昏昏沉沉,但一想到照母山顶的日出和自己的誓言,我就又充满了干劲。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教学改革方案终于弄好了。我拿着方案,忐忑地走进领导办公室。

“领导,您看看这个方案。我觉得我们可以借着‘双减’的机会,进行教学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提升教学质量,说不定能吸引更多学生。” 我把方案递过去,紧张地看着他。

领导接过方案,随便翻了几页,眉头皱得更深了:“小林啊,你这想法倒是挺新,但是风险太大。万一搞砸了,我们机构可就完了。而且这人工智能教学,得花不少钱吧,我们哪有那个资金投入哦。”

我赶忙解释:“领导,前期投入可能是有点大,但从长远看,肯定值得。现在家长都注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我们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肯定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领导靠在椅背上,沉思了一会儿:“你的想法我知道了,但是这个事情我还得再考虑考虑,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我心里有点失落,但也在意料之中。不过我可不会就这么放弃,我决定先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我找到几个平时关系好,也愿意尝试新方法的同事,和他们说了我的计划。

“林哥,你这想法确实不错,我们愿意试试。但是万一出了问题,你可得扛着哦。” 同事们半开玩笑地说。

“放心吧,出了问题我负责!” 我拍着胸脯保证。

第三章:破局之路

我们几个悄悄在一个小班搞起了试点教学。每天天还没亮,我就从那又破又小的出租屋一骨碌爬起来,简单洗漱完,揣上两个冷馒头就往培训机构冲。到了那儿,我麻溜地打开电脑,把前一晚熬夜准备好的个性化教学资料又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就盼着能给学生们最好的,绝不出一点岔子。

上课铃一响,我满脸堆笑走进教室,看着那一张张稚嫩又充满期待的小脸,心里暖烘烘的,也暗暗给自己打气,这新教学模式必须搞成功,不能辜负这些孩子和家长的信任。

这一天课上下来,累得我腰酸背痛腿抽筋,可还不能歇着。课后,我把学生们的学习数据一股脑儿倒进人工智能分析系统,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分析结果一出来,我又马不停蹄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给他们量身定制第二天的学习任务。

正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小王耷拉着脑袋凑过来,一脸疲惫地说:“林哥,再这么搞下去,人都要累散架咯。每天上课、弄资料,晚上还要搞这个,我都快撑不住咯,眼睛一闭就想睡。”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兄弟,我知道你辛苦,我又何尝不是呢?但你想想,现在家长和学生对我们的反馈都还挺好,只要再咬咬牙坚持坚持,把这模式搞顺,以后就轻松咯,以后肯定能看到大回报。”

小王叹了口气,撇了撇嘴说:“话是这么说,可这数据录入太麻烦咯,稍微不注意就搞错,又要重新来,脑袋都要搞大。”

我笑了笑,“慢慢来嘛,这新东西上手是有点难。我之前也老是出错,多弄几次就熟了。你有啥问题,别不好意思,随时问我就是。”

晚上,其他人都下班走了,我还和几个一起试点的同事留在办公室,继续琢磨教学方案。突然,张姐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说:“林哥,我发现个严重问题。有些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节奏适应得慢,知识点掌握得不太好,咋办哦,愁死人。”

我摸了摸下巴,沉思片刻,回答道:“这样,我们把这些学生单独拉出来,课后给他们开小灶,针对性地辅导。再把教学进度稍微调一下,多加点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上一章 下一章

3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