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李可染从来没有想过她这辈子能读大学。

从有记忆起,她就跟着爸爸及姐姐们跟个长工似的在田里、地里忙活,那时大概才五六岁吧。大人有大人的活,小孩就干小孩的活。从小家里每五天赶集才能在散场时买点边角料的肉改善下生活,小时的零食就是红辣椒沾点盐巴,最常吃的是猪油拌饭,酱油拌饭。

这个词第一次引起她的注意是姑爷说她斯斯文文像个大学生。不是表扬,是说可染做事一点都不干练,秀秀气气的你以为你是大学生呢。

于是可染虽然心里有点难过,却偏偏记住了这三个字"大学生",当时的她也绝对没有想到过,有一天她会真的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

可染的母亲在她两岁那年去世了,那年可染的大姐才8岁,二姐才5岁。一个备受打击、对生活充满失望的中年单身汉带着三个年幼的女儿,日子过得实在煎熬。主要是没有钱才是最可怕的。可染其实早该辍学干活了的。家里的光景用一贫如洗来形容都不为过,幸亏姑姑三不五时的接济,否则家里的生活更难。初中毕业时,父亲老早就跟可染交了底,考不上中专就不用再继续读书了。不是父亲不爱自己,实在是家里没有钱供自己上学,可染心里跟明镜似的,没有多余的想法。

可惜初中毕业时,由于县教育局把可染的志愿搞错了,把本来上线了的师范,错填成分数线更高的卫校了。于是可染悲催的落榜了。也许这就是命吧!很多时候,你不经意的一个失误,都可能是别人的万劫不复。

那个暑假天堂地狱都在一瞬间。

县城里上班的姑姑姑父把可染接走了,答应送可染去自费读书,但是休息时间要给他们守诊所。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机会,自是不能错过的。

于是可染顺利的进了县城里的卫校学习,休息时间就雷打不动的呆在姑父的小诊所里打杂:抓药,配药,打针,一个诊所里能干的活都干,除了没医生执照还看不了病。还好专业对口,就当是提前实习了。

让可染意想不到的是当时入学时说好的三年的自费中专,后面学校自作主张又延长了一年,就是这推迟的一年,等到可染中专毕业考上大学就到了2000年了,赶不上包分配的政策了,必须要自己联系工作单位了。真是时运不济!

1997年9月,可染考上了省城的医学院。学费仍然是一座大山。那个时候,没有助学贷款,只能借。

偏偏那时候一家人赖以栖身的木房子不慎

上一章 下一章

1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