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轻快明朗的曲子,名为《春江花月夜》。琴声如清风拂过江面,带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
顾辞远静静地听着,目光却不时地落在晚月身上。他发现,晚月弹琴时神情专注,仿佛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她的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显得格外动人。
一曲终了,周围的人纷纷鼓掌称赞。顾辞远也笑着对晚月道:“姑娘琴艺果然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晚月微微一笑,谦虚地道:“大人过奖了。”
赏花宴后,顾辞远与晚月的接触逐渐增多。他时常会在花园中偶遇晚月,两人便会闲聊几句,谈论诗词歌赋,亦或是一些时事见闻。
一日晚间,顾辞远仍在书房中处理公务,晚月忽然前来拜访。
“晚月姑娘,不知前来有何事?”顾辞远放下手中的笔,问道。
晚月微微一笑,道:“大人事务繁忙,晚月本不该打扰,只是近日偶得一曲,想请大人鉴赏一番。”
顾辞远闻言,顿时来了兴致,道:“哦?不知是何曲子?”
晚月走到书房中的一张小几前坐下,取出一把小巧的琵琶,轻轻拨动琴弦。一阵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响起,如珠落玉盘,清脆动听。
她弹奏的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曲子,名为《阳春白雪》。琴声时而高亢激昂,如春雷乍动,时而低回婉转,如春风拂柳,将春天的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
顾辞远静静地听着,脸上露出了欣赏的笑容。他不得不承认,晚月的音乐天赋极高,无论是琴还是琵琶,都能演奏得如此出色。
一曲终了,顾辞远忍不住鼓掌称赞道:“姑娘琴艺精湛,令人佩服。不知这首《阳春白雪》是何人所作?”
晚月微微一笑,道:“这首曲子流传已久,晚月也是偶然习得,并不知道是何人所作。”
顾辞远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下去。他看着晚月,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念头,道:“晚月姑娘,不知你可否愿意留在府上,专门为我弹琴解闷?”
晚月闻言,微微一怔,随即低下头,轻声道:“大人抬爱,晚月感激不尽。只是晚月身份低微,恐怕难以胜任。”
顾辞远摆了摆手,道:“姑娘不必妄自菲薄,以姑娘的才情,足以胜任。只要姑娘愿意,我自会安排妥当。”
晚月抬起头,看了顾辞远一眼,她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道:“既然大人如此抬爱,晚月便恭敬不如从命。”
顾辞远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窗外,月光依旧皎洁,洒在顾府的每一个角落。
二、试探·诗词暗涌
这日午后,阳光正好,顾辞远在书房中翻阅着一本古籍。他放下书卷,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忽然想起近日新得了一首诗,便想找人品评一番。他想起了晚月,便吩咐下人去请她过来。
不多时,晚月便来到了书房。她今日穿了一身淡绿色的衣裙,更衬得她身姿婀娜,清丽动人。
“晚月姑娘,请坐。”顾辞远指了指书案旁的椅子,示意晚月坐下。
晚月盈盈一礼,轻声道:“谢大人。”然后便款款落座。
“近日我偶得一首小诗,想请姑娘品鉴一番。”顾辞远说着,便将写好的诗递给了晚月。
晚月接过诗稿,仔细地看了起来。诗曰:
“镜中花影水中月,虚实难辨两相别。 欲探究竟寻真意,方知咫尺隔山叠。”
晚月看完诗后,沉吟片刻,抬起头,轻声问道:“大人这首诗,意境深远,不知是何所指?”
顾辞远微微一笑,道:“只是有感而发,并无特指。姑娘以为如何?”
晚月轻轻摇了摇头,道:“大人此诗,以‘镜’和‘水’为喻,将虚实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镜中花影水中月’,虚幻缥缈,令人难以捉摸;‘欲探究竟寻真意,方知咫尺隔山叠’,则道出了探寻真相的艰难。晚月愚钝,不敢妄加评断。”
顾辞远听了晚月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没想到,晚月不仅能理解他诗中的意境,还能将其中的深意剖析得如此透彻。
“姑娘过谦了,你的见解非常独到。”顾辞远由衷地赞叹道。
晚月微微一笑,道:“大人谬赞了。”
顾辞远见晚月如此聪慧,心中更是好奇。他有意继续试探,便又拿起书案上的一幅字画,展开给晚月看。画上绘的是一株傲立于寒冬的红梅,枝干遒劲,花朵艳丽,与周围的冰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画乃是前朝名家所作,姑娘以为如何?”顾辞远问道。
晚月仔细端详着画作,片刻后,缓缓说道:“此画笔墨苍劲,意境高远,将红梅傲雪的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只是……”她略微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
“只是什么?”顾辞远追问道。
晚月轻声道:“只是晚月觉得,画中红梅虽傲骨铮铮,却略显孤寂,少了些许生机。”
顾辞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晚月竟然能从这幅画中看出如此深层次的含义。这幅画是他珍藏多年的心爱之物,他一直认为画中红梅象征着坚韧不屈的意志,却从未想过其中也蕴含着孤寂之感。
“姑娘所言极是。”顾辞远由衷地赞叹道,“不知姑娘可否以诗词来形容这幅画的意境?”
晚月略微思索片刻,便吟诵道:
“寒枝著花一树红,玉骨冰肌傲东风。 不与群芳争媚艳,独留清香在雪中。”
这首诗简洁明了,却将红梅傲雪的品格描绘得恰到好处,既有傲骨,又不失清雅。顾辞远听后,更是对晚月的才华赞赏不已。
“好诗!好诗!”顾辞远连声称赞道,“姑娘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诗词造诣也如此之高,真是令人佩服。”
晚月微微一笑,谦虚地道:“大人过奖了,晚月只是略懂一些皮毛而已,当不得大人如此夸赞。”
两人又就诗词歌赋进行了一番交流,言语间你来我往,晚月则巧妙地应对,从容自若。
几日后,顾辞远再次召见了晚月。这一次,他没有再以诗词字画相试探,而是直接询问起晚月的身世。
“晚月姑娘,不知你来顾府之前,是住在何处?师从何人?”顾辞远看似随意地问道,眼神却紧紧地盯着晚月,观察着她脸上的表情变化。
晚月闻言,神色微微一怔,随即低下头,轻声道:“回大人的话,晚月自幼便父母双亡,流落四方,并无固定的居所。至于师承……”她顿了顿,继续说道,“晚月自幼便对音律感兴趣,只是自己摸索着学习,并无名师指点。”
顾辞远听了晚月的话,心中更加疑惑。他觉得晚月似乎在刻意隐瞒着什么,但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姑娘琴艺如此精湛,若是没有名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