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那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夏天,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仿佛要将世间一切的希望与梦想都点燃。在南方小城的一个普通居民区里,有一户姓林的人家,此刻正被巨大的喜悦所笼罩,因为他们的儿子林晓峰收到了来自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林晓峰,一个瘦瘦高高的少年,皮肤因常年苦读略显苍白,却透着一股坚韧劲儿。他自幼便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学习上的天赋与刻苦,让他从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从小学开始,他就常常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书本读到深夜,课本被他翻得页边卷起,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那些年,为了节省铅笔,他总是把笔头用到几乎捏不住才肯换新的,作业本正面写完,背面接着写满密密麻麻的算式。
破旧的书桌上,那张印着“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的纸张格外显眼,林晓峰的手轻轻抚摸着通知书,指尖微微颤抖,眼中闪烁着激动与憧憬的光芒。这薄薄的一张纸,承载着他多年的努力与梦想,是他通往知识殿堂、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晓峰啊,快出来,让妈再看看通知书!”林母在屋外喊道,声音里透着抑制不住的喜悦与自豪。
林晓峰小心翼翼地拿起通知书,走出自己狭小的房间。林母正在厨房里忙碌,灶台上热气腾腾,锅里煮着一家人难得改善伙食的鸡蛋面。林母听到声响,连忙转身,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快步走到儿子跟前。她接过通知书,眼睛笑得眯成了缝,眼角的皱纹似乎都浅了几分。
“我儿子就是有出息,咱老林家要出大学生啦,还是清华的!”林母反复念叨着,眼中泛起了泪花。这泪花里,有对儿子的骄傲,也有对这些年艰辛生活的感慨。林家祖辈都是普通工人,生活过得紧紧巴巴,为了供晓峰读书,一家人省吃俭用,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家具破了就自己修,能不花钱就不花钱。
“妈,这都多亏了您和爸一直支持我读书,要是没有你们,我哪能有今天。”林晓峰看着母亲日渐苍老的面容,心中满是感恩。
“傻孩子,说什么呢,你有这股子争气的劲儿,爸妈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供你上学。”林母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满是欣慰。
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林父下班回来了。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满脸疲惫,手里还提着一袋从工厂食堂打来的饭菜,准备给家里加加餐。
“爸,您回来啦!”林晓峰迎上前去。
“嗯,今天厂里忙,回来晚了点。”林父说着,把饭菜放在桌上,一抬头,就看到了儿子手中的录取通知书,瞬间,他眼中的疲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惊喜与激动。
“这是……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晓峰,你考上啦!”林父声音都有些颤抖,一把夺过通知书,反复端详,仿佛要把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刻进心里。
“是啊,爸,我考上了!”林晓峰重重地点点头,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林父眼眶一下子红了,他用力拍了拍儿子的后背,“好样的,儿子!咱们家的苦日子总算要熬出头了。”这些年,为了多挣点钱,林父主动要求加班加点,在工厂里干最苦最累的活,双手布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