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勤在病房里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母亲的脸色苍白,头发凌乱地散在枕头上,往日的活力已经消失不见。姐姐坐在床边,眼睛红红的,看到肖文勤来了,她站起身来。
肖文勤走到病床前,握住母亲的手,轻声说:“妈,我来了,你放心,手术费我凑齐了,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母亲微微睁开眼睛,虚弱地说:“文勤啊,辛苦你了,妈拖累你了。”
肖文勤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妈,你说什么呢,你好好养病,我们一家人还要好好过日子呢。”
在那间充满着担忧与希望的病房里,肖文勤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一定要让母亲恢复健康,让姐姐过上好日子,他要承担起这个家庭的所有责任,哪怕前方的道路充满荆棘。
六、家庭的责任
在医院的日子里,肖文勤和姐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做完子宫切除手术的母亲。母亲的身体如同秋风中的树叶一般脆弱,每一次的翻身、每一口食物的吞咽都显得格外困难。
病房里,阳光透过斑驳的窗帘洒在洁白的床单上。肖文勤轻柔地扶起母亲,在她背后垫上靠枕,眼神中满是关切:“妈,这样会不会舒服一点?”母亲微微地点点头,轻声说道:“文勤啊,你和你姐姐辛苦了。”
姐姐在一旁端着刚刚熬好的粥,小心翼翼地盛出一勺,轻轻吹凉后送到母亲嘴边:“妈,吃点粥吧,刚熬的。”母亲张了张嘴,却只吃下了一小口,就无力地摇摇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母亲终于出院了。但回到家中,母亲的恢复状况却不是很好。家里那熟悉的小院,以往母亲总是忙里忙外,洗衣做饭、打扫院子,可现在只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微微喘着气。
医生的叮嘱在肖文勤和姐姐的耳边回响:今后母亲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了。肖文勤决定留下来帮姐姐照顾母亲一段时间。
每天清晨,肖文勤都会早早起来,打扫院子、烧水做饭。他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响着,锅里的粥咕噜咕噜地冒着泡。姐姐则帮母亲梳洗,轻声地与母亲说着话。
“文勤啊,你也别太辛苦了,工作那边可不能耽误太久。”母亲有些担忧地看着在院子里劈柴的肖文勤。
“妈,你就别操心我了,你身体好起来才是最重要的。”肖文勤手上的动作不停,额头却冒出了汗珠。
日子一天天过去,肖文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姐姐的负担。他陪母亲在院子里晒太阳,给母亲讲述自己在城市里的所见所闻。
“妈,城市里的楼可高了,一眼都望不到顶呢。”肖文勤笑着说。
母亲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文勤,你在外面可要好生照顾自己。”
可是,肖文勤知道自己不能一直留在家里。家里还有债务要还,他必须回到公司去工作。在一个清晨,肖文勤收拾好自己简单的行李。他站在院子里,看着母亲和姐姐。
“姐姐,妈就交给你了,我在外面会努力挣钱的,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肖文勤的声音有些哽咽。
姐姐点点头,眼中闪着泪花:“文勤,你放心去吧,这边我会照顾好的。”
母亲也强忍着泪水:“儿啊,好好工作,别惦记家里。”
肖文勤带着对母亲和姐姐的不舍,踏上了回公司的路。他回过头,看着那渐渐变小的小院和站在门口的母亲与姐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更加努力,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肖文勤再次回到了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公司里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他的办公桌还是那样,只是积了些灰尘。他轻轻地擦拭干净,开始重新投入到工作中。他知道,在那遥远的家乡,母亲和姐姐都在期盼着他的消息,而他也必须为了家庭的未来奋力前行。
六、姐姐的重担
自从母亲得病后,姐姐一个人挑起了家里的生活重担,又要上地干活,又要照顾母亲,实在忙不过来,这时同村的一个和文慧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王俊扛不过去,主动过来帮忙,一来二去,他和文慧有了深厚的感情,就托媒人提亲,文慧和妈妈看小伙子心地善良,人又勤快,就同意了这门亲事,打算今年秋收完了结婚。
姐姐文慧的生活就像是被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一刻也不得停歇。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透,文慧就轻手轻脚地起床,准备下地干活。家里的那几块农田是全家的生计来源,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农田里,文慧弯着腰,熟练地锄着地里的杂草。炽热的阳光烤在她的后背上,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衫。她时不时地直起身子,捶捶酸痛的腰背,然后又继续劳作。
回到家后,她顾不上休息,又赶忙去照顾母亲。她在厨房忙碌着,生火做饭。简陋的厨房里,浓烟熏得她眼泪直淌,但她还是有条不紊地煮着米粥,炒着自家菜园里种的青菜。
“妈,饭做好了,您多吃点吧。”文慧把饭菜端到母亲床边,轻声说道。母亲看着疲惫的女儿,心疼地说:“慧啊,苦了你了。”
同村的王俊是个热心肠的年轻人,他和文慧年龄相仿。每次看到文慧如此辛苦,他的心中就很不是滋味。于是,他开始主动过来帮忙。
起初,王俊只是偶尔到地里帮文慧做些重体力活,像挑水浇地之类的。
“文慧,这挑水的重活我来干就行,你就负责些轻巧的。”王俊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