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给我三天时间,我会拿出一个全新的技术方案。如果你还是不满意,我随时可以离职。"

  "美玲......"林妙妙喊住她,"记住,我们是一个团队。"

  李美玲的脚步顿了一下,但还是推门走了。王琳也借口要去见客户,匆匆离开了办公室。

  傍晚,林妙妙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窗外的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她的心拉得很沉。创业以来的第一次挫折,让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决定。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苏晓晓:"听说今天的会议不太顺利?来我办公室坐坐?"

  林妙妙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张明远之前的消息。最终,她决定先去找苏晓晓。现在的她,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过来人的建议。

  夜幕降临,她收拾好办公桌,看着墙上团队第一天合影时的照片,轻轻叹了口气。创业之路,果然不会一帆风顺。但至少,现在的她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

  # 第五章:柳暗花明

  苏晓晓的办公室里,咖啡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林妙妙坐在沙发上,将下午发生的一切和盘托出。

  "其实,被投资人否定是很正常的事。"苏晓晓递给她一杯咖啡,"我第一次创业时,可比你惨多了。不光被投资人diss,连最好的朋友都觉得我疯了。"

  林妙妙苦笑:"但现在团队都快散了。李美玲和王琳......"

  "她们不会走的。"苏晓晓胸有成竹地说,"因为她们都看到了你身上的特质——永不言弃的韧劲。"

  正说着,林妙妙的手机响起,是王琳发来的消息:"林总,我在楼下咖啡厅,能聊聊吗?我有个新想法。"

  苏晓晓笑了:"看吧,转机来了。去吧,好好听听她怎么说。"

  咖啡厅里,王琳一改下午的沮丧,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林总,我想明白了!我们之前的方向是对的,只是切入点选错了。"

  她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组数据:"您看,现在的女性社区都在追求广度,但实际上,精准的垂直社区才是真正的蓝海。我分析了我的粉丝数据,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王琳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她的发现。原来,她的粉丝中有一个特殊群体——35岁以上的都市职业女性,这个群体虽然人数不多,但消费能力强,对优质生活内容的需求极其旺盛。

  "而且,"王琳兴奋地说,"这些女性大多处于事业上升期,但市面上针对她们的平台却凤毛麟角。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个细分市场切入!"

  林妙妙的眼睛亮了起来。正要详细讨论,手机又响了,是张明远:"还在公司吗?我这边有些想法,可以聊聊吗?"

  "来得正好,"林妙妙说,"让他也过来。"

  二十分钟后,张明远出现在咖啡厅。听完王琳的想法,他若有所思:"这个方向很好。实际上,我今天特意查了一下数据。在一线城市,35岁以上的职业女性群体,每年在生活品质提升上的支出超过3000亿。这是个巨大的市场。"

  正说着,李美玲突然推门进来。原来她一直在办公室加班,听说大家在楼下讨论,也赶来了。

  "我也想到了一些技术方案的改进,"李美玲推了推眼镜,语气中的冷漠消失了,"如果要做垂直社区,我们的算法可以更精准。比如说......"

  她在纸上快速画着架构图,专业的术语不断冒出来。虽然林妙妙听不太懂技术细节,但她能感受到李美玲的热情。

  "等等,"张明远突然打断,"如果结合AI算法,是不是可以做到个性化推荐?"

  "没错!"李美玲眼睛一亮,"我之前在硅谷就是做这块的。我们可以建立用户画像,根据她们的职业发展阶段、生活方式等维度,精准推送内容。"

  四个人越聊越投入。王琳的运营经验、李美玲的技术专长、张明远的商业洞察,再加上林妙妙对目标用户的深刻理解,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逐渐成形。

  "我们不是要做一个简单的导购平台,"林妙妙总结道,"而是要打造一个懂女性、懂职场、懂生活的精品社区。"

  凌晨一点,咖啡厅要打烊了,四个人依然意犹未尽。李美玲主动说要回公司继续完善技术方案,王琳则表示要连夜联系几个关键KOL。

  送走两位员工,张明远和林妙妙并肩走在夜色中。

  "你知道吗,"张明远突然说,"我最欣赏你的就是这一点。"

  "什么?"

  "在逆境中依然能凝聚团队的能力。"他转头看着她,"这才是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

  月光下,林妙妙觉得张明远的目光格外温柔。她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

  回到家,林妙妙立刻给苏晓晓发了消息,简单说明了新方案。

  苏晓晓秒回:"我就知道你们能找到突破口。明天上午我帮你约几个新的投资人,这

上一章 下一章

4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