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我妈的眼色。
我走在去学校的路上。
身后村里的老人在议论:
“以后……村里要变天了啊……”
“如果地位最低的”幺妹”都上学了,那其他男孩也会闹着上学的。”
“以后会有越来越多不听父母话的孩子。”
“家里的宁静没了,村里的平静也会被打破。”
我和晓萱都听到了,但谁也没回头。
小路边的山坡上,李爷爷中气十足地唱着他最爱的《男儿当自强》。
他穿着一身旧军装,拄着拐杖,虽然一条腿没了,但身姿依旧挺拔。
李爷爷年轻的时候惨国军,打过鬼子,是个真正的英雄。
要不是断了一条腿,他是不愿意回到这个封建落后的村子的。
他是村里唯一的男支书,也正是听了他的故事,才让我幼小的心里,充满了对外界的向往。
6
村里的小学是城里的大老板捐钱建的。
晓萱没出生的时候,我常常会去找张老师。
张老师是这世上,第一个对我好的人。
他会在我挨打后蹲在路边哭时,把我带回家,给我讲故事。
把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糖拿出来给我吃。
张老师是城里人,她很有见识。
她一直想改变村里人的想法。
然而,孤掌难鸣,她也只好放弃了。
晓萱出生后,我忙着干活儿,就没时间再去找他了。
开学后,我到处找张老师,最后问了班主任。
班主任王老师眼神复杂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
“张老师退休了,这是他留下的书,你拿去留个纪念吧。”
“我听张老师说过你的事,他离开的时候很挂念你。”
“幺妹同学,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别辜负张老师对你的期望。”
我知道,张老师还很年轻,她一定是被村里人赶走了。
不过,这样也好,这种贫穷落后的地方,又怎么配得上人美心善的张老师呢?
我打开书,王老师告诉我,书里讲的是外面的世界,有高楼大厦,有大学校园。
这些文字在我心里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从这一天开始,”外面”和”大学”这两个遥不可及的词汇,在我心里有了具体的形象。
我逃离大山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7
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我考了双百。
虽然我是班里唯一的男孩,而且还是年龄最大的。
但我依然对我的成绩很开心,因为这让我离开这个该死的村子,又进了一步。
晓萱考了两个大鸭蛋,但她比我还高兴。
“哥,你要是年年考双百,是不是就能上大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