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低声说,"我一定会想出两全其美的办法。在此之前,答应我不要轻易放弃。"
我点点头,却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若真的没有两全之策,我宁愿退出。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我们以为还有转圜余地的时候,变故陡生。
九月初,京城忽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礼部尚书之女病逝。这本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却不知为何牵扯出了许多流言。有人说是服毒自尽,也有人说是受了刺激。但最可怕的传言,是说她是因为萧砚才郁郁而终。
那几日,我寝食难安。虽然知道这不过是流言,但我却无法不去想:如果我早些退出,是否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第三日清晨,父亲突然召我去书房。
"你可知道外面都在传些什么?"他沉着脸问。
我低着头不答。
"现在满城风雨,都在说萧大人始乱终弃,害死了尚书之女。"他叹了口气,"虽然这些都是无稽之谈,但影响极坏。若是让人知道你们的事,后果不堪设想。"
我浑身发抖:"父亲..."
"我已经安排好了。"他打断我的话,"明日一早,你就启程去江南姑母家。在那里住些时日,等风声过了再回来。"
我抬头看他:"父亲是要将我流放吗?"
"胡说!"他厉声道,"这是为你好!你可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盯着萧家?若是被人知道他与你有牵扯,他的仕途就完了!"
我默然无语。父亲说得对,现在的处境,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离开。
当晚,我写了最后一封信给他:
"缘起时,我以为可以陪你看遍人间春秋;缘尽时,却不得不独自远走他乡。这一去,山高水远,只愿君安好。我永远记得,那个雨中初见的少年,如何让我心动。今后余生,我会带着这份记忆,继续向前。愿君珍重,莫负韶华。"
写完信,我取出随身佩戴的玉佩,将它与信一并交给最信任的丫鬟,请她代为转交。
次日拂晓,我便随着护卫启程南下。马车缓缓驶出京城时,我掀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这座生我养我的城池。朝阳初升,晨雾未散,一切都显得那样朦胧。
恍惚间,我似乎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策马而来。但等我再定睛时,那人已消失在晨雾中。或许,这只是我的幻觉罢了。
就这样,我离开了京城,也离开了他。我以为这样的分别已经足够让人心碎,却不知还有更痛的在后面。
到达姑母家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京城传来的消息:萧砚被贬为浔州知州,即日启程赴任。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我而起。
那一整夜,我望着窗外的月亮,泪流不止。曾经我以为,离开是为了成全他的前程,却不想还是连累了他。如果...如果从未遇见该多好。
然而更让我崩溃的消息在半月后传来:萧砚在赴任途中遭遇歹人袭击,生死未卜。
我疯了般要赶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