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悄然收拾行囊,留下一封信后离去。信中言明自己身世卑微,不愿连累公子,愿公子此后寻得良配,幸福一生。
卫若兰四处寻找平儿无果,心中抑郁,却也无奈只能听从家人安排,娶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小姐。可婚后,他心中始终放不下平儿,与妻子相处平淡。而平儿离开后,辗转流落到了一个小山村,靠教村里的女孩子们做针线活为生,日子依旧平淡如水。
多年后,卫若兰偶然间听闻平儿的下落,心中波澜再起。他瞒着家人,寻到了那个小山村。当二人再次相见,眼中皆是无尽的沧桑与思念。但此时的他们,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岁月的磨砺让他们明白,有些情感只能深埋心底。卫若兰望着平儿,千言万语化作一句:“你可好?”平儿微笑着点头:“一切安好,公子莫念。”
此次相见后,卫若兰回到家中,将这段过往深藏于心,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平儿也依旧在小山村中,平静地度过余生。他们的故事,如同春日里的一场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滋润过彼此的心田,却又在阳光下渐渐消逝,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若有若无的痕迹,在这红楼的余韵中,诉说着那些被命运捉弄的情与缘。红楼新梦之香菱余念
香菱自薛蟠被抓、夏金桂暴毙后,便回到了薛家。此时的薛家已不复往昔昌盛,人丁凋零,生意也每况愈下。香菱虽历经磨难,却依旧保有那份温婉善良与对诗词的热爱。
她白日里帮着料理家中杂务,夜晚便在昏黄的灯下研读诗词,那些诗句于她而言,是苦难生活中的一抹慰藉之光。一日,香菱在街头采买时,不慎冲撞了一位年轻书生。书生名叫宋濂,出身贫寒但勤奋好学,此次是来城中寻些书籍资料,准备参加科举考试。香菱慌忙道歉,宋濂见她眉眼中透着一股灵秀之气,举止端庄,心生好感,便温言安慰,并不在意这场小意外。
此后,两人在集市上又偶然相遇过几次,渐渐熟络起来,时常交谈几句。香菱被宋濂的学识和上进心所打动,宋濂也怜惜香菱的身世遭遇,更为她的才情所吸引。有时,宋濂会将自己新写的诗词拿给香菱品鉴,香菱也会羞涩地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那眉眼间闪烁的光芒,让宋濂心动不已。
然而,好景不长。薛家的亲戚听闻香菱与一个穷书生来往密切,便开始冷嘲热讽,认为香菱不安分守己,还妄图高攀。薛家如今虽落魄,但也放不下这所谓的“体面”,于是对香菱看管愈发严格,不许她再出门与宋濂相见。
香菱心中悲苦,却又无可奈何。宋濂也深知他们之间隔着世俗的偏见与门第的差异,痛苦万分。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于是努力备考科举,想着若能高中,或许便能有机会光明正大地求娶香菱。
日子一天天过去,科举考试的日子临近,宋濂日夜苦读,身心俱疲。香菱在深宅大院中,默默为他祈祷祝福。可惜天不遂人愿,宋濂在考试中因劳累过度,又加之压力过大,发挥失常,名落孙山。
这一打击让宋濂一蹶不振,他自觉无颜再见香菱,便黯然离开了这座城市,从此销声匿迹。香菱得知消息后,肝肠寸断,她深知他们的缘分已尽,此后余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
随着时间的流逝,香菱也渐渐收起了自己的情思,重新回到了平淡而艰辛的生活中。她依旧会在闲暇时诵读诗词,但那眼眸中的光彩却已黯淡许多。岁月悠悠,香菱就像一颗被命运摆弄的棋子,在这尘世的棋盘上,默默承受着一切,而她与宋濂的那段短暂而美好的相遇相知,也只能成为回忆深处一抹难以言说的伤痛,在红楼故事的后续篇章里,增添了几分无奈与凄凉的色彩。红楼新梦之巧姐新生
且说那巧姐儿,自贾府倾颓,历经磨难,幸得刘姥姥搭救,从那火坑边缘被拉回乡下,方保得平安。初至乡下,巧姐儿自是诸多不适,那田间劳作、粗茶淡饭,与往昔贾府中的金尊玉贵相比,犹如云泥之别。但她生性乖巧,又经此大难,深知今日一切来之不易,便也安下心来,跟着刘姥姥一家学着操持家务、做些女红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