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技术改进项目。
他就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这个项目中。然而,项目伊始,他就遭遇了巨大的阻力。站内的一些资深工程师对他这个新人主导项目十分不满,在背后冷嘲热讽,甚至暗中使绊子,故意不提供关键的数据资料,还在技术研讨会上对他的方案百般刁难。
“这些人怎么这样啊!我一心为了项目,他们却在背后搞小动作。” 赵刚心里既愤怒又委屈,但他还是咬咬牙,决定不被这些困难打倒。
工作时,赵刚在能量收集区紧盯着设备运行数据,一次次地调整能量转换参数,密切关注着宇宙射线对能量收集的影响。因为他知道,宇宙射线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导致能量收集效率的变化,就像蝴蝶扇扇翅膀,说不定就能引发一场能量风暴。每调整一次,他都要在旁边耐心观察许久,记录下各项数据的变化,包括能量分布、能量转化率以及能源损耗的指标,嘴里还念叨着:“变变变,给我变出个完美数据来。”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数据,赵刚常常在充满辐射的区域里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防护服下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感觉自己都能拧出一盆水来。“再苦再累我都不怕,只要能成功,一切都值得。” 赵刚在心里给自己鼓劲。
休息时,赵刚回到自己的太空舱,顾不上疲惫,又坐在智能工作台前翻阅各种星际能源研究资料,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中寻找灵感,试图从理论层面找到优化这些关键指标的方法。有时候,一个数据的偏差能让他思考到深夜,眉头紧锁,在虚拟屏幕上反复计算、推演,心里直嘀咕:“这数据到底怎么回事?难道是我的思路错了?不行,我再想想,一定能找到问题所在。”
与此同时,赵刚满心期待着一周期满就能返回地球,可就在即将返程的前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返回舱检测出氦气泄露,需要紧急维修,归期只能推迟。
赵刚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整个人都僵住了,手中正整理着的设备检测报告不自觉地滑落。他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原本充满期待的脸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