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1.

我站在五星级酒店顶层宴会厅的落地窗前。

巨大的水晶吊灯将灯光折射成万千碎片,在宴会厅顶部织成一张光网。

现场乐队的萨克斯手正吹奏着《月光小夜曲》,柔和的旋律与香槟杯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

窗外是整座城市的璀璨夜景,窗内是觥筹交错的声音。

宴会厅呈扇形布局,圆形主桌位于中央,董事们分列两侧。

老王为首的激进派正暗中策划着什么,而张董事所在的保守派则显得异常谨慎。

老王的激进派掌握着集团40%的股份,他们主张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张市场。

而张董事领导的保守派则倾向于稳健经营,他们担心激进扩张会带来致命风险。

但现在,这场看似普通的路线之争背后,似乎隐藏着更深的算计。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似乎与'我们'有关。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信号,而这个信号似乎与'我们'有关。媒体区被安排在左侧角落,保安队分布在各个出入口。

几位重要股东坐在靠近主位的区域,他们的目光不时扫向站在落地窗前的我。

我是郑天佑。

不,我是陈默。

脑海中的两个声音在撕扯,就像此刻镜面玻璃里映出的两张一模一样的脸。

这场收购案发布会的气氛诡异地凝固。

董事们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有人在桌下偷偷摆弄手机。

几位股东的表情异常紧张,仿佛在等待什么重要时刻。

新闻媒体区的记者们举着长枪短炮,闪光灯此起彼伏。

我注意到《财经周刊》的张明特意架好了摄像机,镜头直指主桌方向。

"郑总,能否谈谈这次收购案的细节?"一个记者举着话筒凑近。

我刚要开口,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这个问题,让我来回答如何?"

全场瞬间安静。

我转过身,看见另一个"我"正站在宴会厅中央。

一模一样的定制西装,一模一样的站姿,连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笑容都如出一辙。

董事们的脸色变了。老王的手在桌下微微发抖,眼神中既有恐惧,又带着一丝诡异的期待。

老张在看到'另一个我'时,脸色突然惨白,仿佛看见了某个不该出现的亡魂。

他颤抖的手指不经意间摸向胸前的口袋,那里似乎藏着什么关键的证据。

他的领带歪了,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坐在他旁边的张董事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椅子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我注意到保安队长的手按在腰间,那里显然不只是对讲机。

"有意思。"对面的"我"缓缓开口,"没想到今晚会遇见自己。"

我感觉太阳穴在跳动。那种熟悉的、无法控制的冲动又来了。

"你不是我。"我听见自己说,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这是郑天佑标志性的说话方式-表面平静,内里却暗藏汹涌。"

声音和语气,都是郑天佑的。

角落里,苏雨晴的目光在我们之间来回移动。

她依然保持着诡异的平静,但她紧握杯子的手指节已经泛白。

她永远穿着剪裁精致的深色套装,右手中指上那枚祖母绿戒指是唯一的装饰。

当她思考时,会习惯性地用左手食指轻轻转动这枚戒指。

这场戏显然已经超出了她的掌控。

她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像是某种暗号。

记者张明举起摄像机,镜头对准我们。他嘴角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那你又是谁?"对面的"我"向前一步。

我也向前一步。

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像照镜子一样模仿着对方的动作。

董事会的老王在偷偷按手机。

其他董事面色苍白,有人开始悄悄往出口移动。

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捂着嘴,眼神中充满恐惧。

空气在凝固。

突然,一声枪响。

尖叫声此起彼伏。

我看见一个"我"倒下了。

但不知道倒下的是谁。

2.

枪声在我耳边回荡,却唤醒了三个月前的记忆。

那时的我还是陈默,还在为一个普通角色做准备...

私人排练室里,镜子占据了整面墙。

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新角色的台词,像着了魔一样无法停下。

镜中的人仿佛活了过来,不由自主地切换着不同角色的表情和动作。

每个角色都仿佛有自己的记忆和情感,它们在我的意识中争夺着主导权。

这种病态的天赋,或许正是苏雨晴选中我的原因。

"咔!完美!"导演激动地从监视器后面站起来,"陈默,你简直就是天生的演员!"

我站在片场,还沉浸在角色里。

四周是繁忙的工作人员,化妆镜前散落着剧本和角色照片。

场记小张在导演示意下,悄悄记录着我的一举一动。

"他最近的表演太完美了,完美得不正常。"片场的老演员们私下议论,"上一场他还是冷酷的杀手,转眼就变成了温情父亲,连眼神都能瞬间转换。"

经纪人李姐站在片场边缘,欲言又止。

她最近总是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我,似乎在害怕什么。

"陈默,你需要休息。"她终于开口,"最近的你...太不像你了。"

片场外,一个拿着笔记本的女人若隐若现。

那是苏雨晴,她正在寻找她的"完美演员"。

"你最近经常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李姐说,"昨天化妆师说,你在休息室里用三种不同的声音对话,像是在演三个人。"

各大娱乐媒体开始猜测我的离职原因:"天才演员疑似精神崩溃"、"模仿天才还是人格分裂"。

导演组的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着我的异常行为:角色切换过于完美、情绪残留现象、多重人格倾向。

3.

"相似度99.8%。"

测试官盯着数据屏幕,又看看我,再看看郑天佑的照片。

高科技仪器发出规律的蜂鸣声,墙上的显示屏呈现出面部轮廓的三维对比图。

"这不可能。"他喃喃自语。

仪器显示的数据中有一项标注着'基因相似度',但在我看清具体数值之前,测试官就匆忙切换了画面。

苏雨晴的表情有一瞬间的紧张,她迅速在笔记本上记录了什么。

我坐在郑氏集团顶层的形象测试室里,第三次听到这句话。

高科技测试设备环绕四周,整面墙都是化妆镜。

两名着黑色西装的保镖站在门口,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形象测试持续了整整三天。

从步态到声纹,从微表情到肢体语言,每个细节都要求极致相似。

测试人员的眼神既紧张又同情,像在看一个即将赴死的人。

一周前,苏雨晴找到了我。

"听说你最近在找新的突破?"她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你想说什么?"

"有个角色,"她停顿了一下,"可能会耗费你...余生的时间。"

我看着她递来的名片:郑氏集团特别助理。

"郑天佑?"

她笑而不语。

"想不想演一辈子的戏?"她问。

我盯着她递来的名片:郑氏集团特别助理。

"什么意思?"

"替身演员。"她说,"或者说,另一个郑天佑。"

现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

化妆镜前,我看着自己的脸慢慢变成另一个人。

不,不需要太多化妆。

我们本来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太完美了。"化妆师赞叹,"连下巴的弧度都一模一样。"她的手微微发抖,眼神中带着一丝恐惧。

我无意中发现化妆间镜子角落的一张泛黄照片。

那个与我极其相似的面孔,照片上标注的日期是五年前。

照片的一角被撕去了,但残留的边缘依稀可见另一个人的轮廓。

更让我在意的是照片背面潦草的数字:#3。

这个发现让我背脊发凉-在我之前,是否还有其他的"郑天佑"?而我,会是最后一个吗?

苏雨晴迅速将照片收起,但她的指尖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她习惯性地整理着西装袖口,这个在郑氏集团工作多年的女人永远保持着精准而克制的举止。

但此刻,她眼神中闪过的阴霾却暴露了内心的不安。

人力部主管和形象顾问轮番测试,从走路姿势到说话语气,每个细节都要求极致相似。

工作人员看我的眼神既紧张又同情,像是在看一个即将赴死的人。

最后,我见到了真正的郑天佑。

他坐在办公室里,背对着我。

"开始你的表演吧。"他说。

声音和我练习了无数遍的一模一样。

但我的注意力在镜子上。

那种熟悉的感觉又来了。

镜中的人开始不受控制地模仿郑天佑的一举一动。

"很好。"苏雨晴轻声说,目光在我和镜子之间游移,"你很特别。"

我注意到她随手将一份文件塞进抽屉,上面似乎有个模糊的日期-五年前。

上一个?

我想问,但她已经拿出了合同。

"签了它,你就是郑天佑了。"

我翻开合同,数字让我倒吸一口气。

我的手指在签字处停顿。

镜子里,陈默的影子正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完整"的人格。

那些困扰我多年的、在不同角色间无法控制的转换,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归宿。

也许郑天佑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出口-当演员与角色的界限彻底消失,我终于可以摆脱那个破碎的自我。

我签下了名字,笔尖微微发颤。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合同,而是一张重生的门票。

但比起金钱,更吸引我的是这个机会本身。

我盯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个失控的演员陈默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完整的角色。

也许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不是逃离,而是重生。

最后一页的条款诡异而冰冷:生死协议、素未谋面的公证人签名。

这不仅是工作合同,更像是身份置换协议。

但也许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一个逃离那个失控的自我的机会。

"时间不多了。"苏雨晴说。

我签了字。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分清什么是表演,什么是真实。

也许正是这种界限的模糊,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陈默到郑天佑的蜕变。

这种感觉既恐怖又让人着迷。

镜子里,另一个我露出了郑天佑标志性的微笑。

这一次,我分不清那是表演,还是本能。

"为什么需要我?"我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董事会里有内鬼,他们在策划一个更大的阴谋。"郑天佑的声音低沉,"我需要一个完美的替身来麻痹他们的警惕,而你,不仅有着与我相似的外表,更重要的是,你和我一样,都在寻找一个重生的机会。"

我沉默了。

他说得对,那个在镜子前迷失自我的演员陈默,早已让我感到疲惫。

也许正是这种逃离的渴望,让我在第一眼看到合同时就做出了决定。

"我知道这很危险,"郑天佑的声音低沉,"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放松警惕,暴露更多证据。而你,比起金钱,更渴望一个重生的机会,不是吗?"

他又说对了,我早已厌倦了那个失控的自己。也许正是这种逃离的渴望,让我在看到合同的第一眼就做出了决

上一章 下一章

1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