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鹏是天津城市职业学院的一名学生。与许多同龄人不同,他自幼就对电脑游戏情有独钟。初中时期,别人还在玩一些简单的网页游戏,他却已经钻研到更为复杂的MOB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中去。彼时,英雄联盟刚刚在国内兴起,作为一款彻底改变对战模式的游戏,它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投入到电子竞技的浪潮中。而张春鹏,凭借着对游戏极高的敏锐度,一步步地在“网通一区”——那个象征着国服荣耀与高手云集的服务器中迅速崭露头角。
他最先成名是在高二的一次网吧比赛上。那时候,大家都还是游戏的初阶玩家,真正的高端技巧、英雄池深度、对线压制力等概念还未完全普及。但是张春鹏已经有了极为系统和深入的理解。五人的网吧战队,他往往一人肩负Carry(带领全场)的重任。他最擅长的,是游戏里的刺客型英雄:劫、男刀锋、卡萨丁等等。这些英雄需要极强的操作意识与对时机的把握。别人一旦犯错,就会瞬间被他抓住机会,利用连招将对方秒杀。那时候网吧里的人并不知道,他已经暗暗踏上了一条通往高分段的“速成”之路。
一、天赋与执念
高中毕业后,张春鹏顺利考入了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这所学校不算顶尖,但也并非三流,对于像他这样家境普通、有些游戏天赋却没能考上本科的年轻人来说,已是相当不错的选择。报到时,他穿着一身随意的运动装,背着电脑包,显得和普通大学生并无不同。然而,一旦开口与别人聊起游戏,他的眼神就会变得无比炽热。“网通一区超凡大师”这个头衔,是他在游戏中挥洒了无数夜晚、踏过无数对手“尸体”换来的荣誉。对于某些普通玩家来说,“超凡大师”已经属于“大神”行列,而在职业层面,又比不上真正的职业选手或者世界顶级高手。张春鹏就卡在这样一个夹层里——足以在普通人中耀武扬威,却又离真正的顶峰差了临门一脚。
游戏对他而言并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他在青春期时铸造起来的“自尊堡垒”。他性格内向,又带着一股不愿服输的倔强。他的同学们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各有性格各有所长。但张春鹏与他们缺乏共同语言,唯独在游戏里,他能找到统一的话题和战场。每每进入召唤师峡谷,他都能化被动为主动,用一身操作将对手踩在脚下。那种被人尊崇的满足感,是他在现实中所欠缺的,也是他一直紧紧抓住不放的“高光时刻”。
二、偶然的代练生意
一次,他在学校附近的网咖玩游戏时,无意间被旁边座位的一个少年围观。那少年发现张春鹏“带飞”全队,战绩极其华丽,操作犀利无比,于是凑过来问道:“哥们,能不能帮我上分?我最近遇到瓶颈了,老是上不去黄金。你要是帮我上到黄金,我给你点儿辛苦费,怎么样?”
最初,张春鹏并没有想过拿游戏来赚钱,他觉得这是纯粹的爱好,是一项用来证明自己价值的运动。但对方开出的价格还不错,帮他从白银二打到黄金五,也就一两个星期,价格竟能抵得上自己勤工俭学几周的生活费。那时候,他有些心动。
于是他同意了那少年的请求。结果,他很快地完成了任务,打得对手毫无还手之力。少年也如约给了报酬。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还算平常。然而,等到少年的好友也注意到这位“大神”代练后,代打订单开始纷至沓来。说白了,对于那些资金稍微宽裕、却苦于水平有限又想“炫耀”段位的玩家来说,能够用钱买到段位何乐而不为?而对于张春鹏来说,这又是一个轻松且高效的赚钱方式。
于是,他开始接更多的单子。人们为了不破坏自己的原有战绩,往往会给他另外一个账号,而那些账号的段位普遍不高:青铜、白银,偶尔也会有个别玩家卡在黄金、铂金段位。他在其中如鱼得水,一次次驰骋在对方的后排,拿到三杀、四杀乃至五杀。看着结算页面上自己耀眼的数据,还有对手在公共频道里无奈地打出“对面打野太恐怖了”“中单一人屠四条街”等弹幕时,他往往会有种微妙的优越感。
一开始,这件事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道德层面的不安。他觉得这种“交易”无可厚非,毕竟游戏与现实中处处都有“金钱能解决问题”的先例。他很快就成为一个专职“代练”,甚至给自己取了个外号:“水哥”。原因是他有时候会用一些“水友号”,在直播平台上帮别人冲分,自嘲“躺赢也能水起来”。但是对于游戏里那些真正想放松心态、随便玩玩的低段位玩家而言,“水哥”的出现几乎等同于一场灾难。
三、声名远扬与众怒渐生
因为短短数月间,他的代练名声就在校内和周边的网咖中传开。很多低段位玩家一听“水哥”就心里一凛:这家伙就是那个专门来虐菜的代练吗?要是排到对面,那这把大概率是要输得很惨;排到他这边,也不一定能赢。因为张春鹏在“接单”时,会对游戏里的其他位置的队友颐指气使,毕竟他不想因队友操作失误而浪费时间。他会强行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服务,以期最高效率地终结对手。
某种程度上,他也深知这是“走捷径”的把戏。如果对手都是同段位实力的玩家,他上分也需要花费脑力和体力去冲。可面对这些比自己平均水平低几个段位的人时,仿佛就是一只饿虎闯进了羊群。刀光所指,皆是脆弱的“羔羊”。队友们有时也会抱怨:“大哥,你打法这么凶,能不能稳一点?”张春鹏却会嗤之以鼻,“你们懂什么?只要操作没问题,水平差距就是绝对的碾压。”
在金钱的诱惑和个人满足感的双重刺激下,张春鹏变得愈发狂热。他平日里上课心不在焉,下课后就回到宿舍或网吧开始帮人“打单”。偶尔老师还会委婉地提醒他少打游戏、多学点专业知识。可在这个二十岁上下、急切寻求存在感的年轻人眼里,课堂上的知识远没有在峡谷里“超神”来得刺激。
然而,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成为了某些低段位玩家心中的“公敌”。游戏中的天梯上分本来就不易,何况还有学业、工作、生活琐事耽误,真正能够投身到游戏的人本就不多。有些人辛苦了几个月,好不容易攒出一点积分,结果一碰上代练的“天花板”操作,全盘皆输。不少人游戏里遇到“水哥”之后,都会在公共频道里大骂“代练狗”,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怨气。
骂归骂,可他们依旧打不过张春鹏。对方的视野、团战思路、操作技巧等全方位领先。时间一长,众多被虐的玩家越骂越没底气,只能郁闷地退出游戏,去寻找更能“安慰”自己的方式。不过,随着抱怨的声音越来越多,一些人开始互相联络。在网络时代,通过贴吧、QQ、微信群等渠道找到同样厌恶“代练”的人,并不算困难。
四、暗潮涌动:低段位玩家的“报复心”
其实,大多数普通玩家并不会为了对付一个“代练”而付出过多精力。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比比皆是,游戏只是一个调剂。但正如“物极必反”,在这些被虐的玩家群体里,也存在少部分人因为在游戏中遭受的屡屡惨败和嘲讽而愤怒到极点。他们将现实里的不如意与游戏里的挫败感层层叠加,情绪日益膨胀。在他们眼里,张春鹏这样的“高端代练”就是游戏环境的毒瘤,破坏了原本就脆弱的平衡。
其中有几位更是深受其害。比如有一个网名叫“海底余生”的玩家,现实里是某公司小职员,每天加班到深夜,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好容易周六日能够安静地打几把英雄联盟放松,却总在白银段位的晋级赛碰上代练,被打得没脾气。由于年轻时也是个游戏狂热者,他对于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极为在意,甚至在家里给自己准备了专业的键鼠设备与高刷新率的显示器,可依旧挡不住代练的凌厉攻势。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连续几周都遇到类似的情况,让他从失落到愤怒再到最终的报复想法。
几位玩家悄悄地组建了一个名为“还我净土”的微信群,初衷就是“抵制代练,还给低段位玩家一个公平的游戏环境”。或许绝大多数群友还只是口头上抱怨几句,但几名核心成员却走得更远。他们开始收集“水哥”的各种信息——从游戏ID到直播平台账号,再到他所在的学校、专业、宿舍地址等等。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一定要让这家伙付出代价,最起码要让他长个教训。
然而,随着群里的讨论愈加激烈,“付出代价”究竟要到什么程度?有些人提议在游戏里针对他,比如“演”他的比赛、让他掉分;有些人则提议“人肉搜索”,甚至要挖到张春鹏在现实中的信息。而在极端的角落里,有人开始咬牙切齿地说:“要是能弄死他就好了,让他再也不能出现在游戏里。”所有人都以为这是句气话,可没人注意到,这话正慢慢在一些心怀怨愤的玩家心里生根发芽,酝酿出某种阴暗又暴戾的计划。
五、“十重磨难”的序幕
半个月后,“还我净土”群里出现了一份带有诡异标题的文件:《给“水哥”的十重磨难》。文件的作者据说是某大学的研究生,他对各种悬疑、密室杀人、推理技巧颇有涉猎。他把这些要施加在“水哥”身上的惩罚,一个个罗列得分门别类,从游戏到现实,每一条都带着浓浓的戏剧性和暗黑味道。这并不是简单的“骂一骂”“喷一喷”,而是从黑客攻击到心理折磨,再到现实跟踪与威胁,最后甚至延伸到了更极端的方式……
当然,大多数群友看到这份“十重磨难”时都吓了一跳。有人怀疑作者是在写一个“复仇小说”而已;也有人担心这样做是否违法;也有人觉得不过是哗众取宠,谁会真的干这种事?群里一时间争论不休,直到那名作者加了一句:“这是我的一点‘创意脚本’,如果有人愿意一起完成,就算我对‘还我净土’做的最大贡献。”
真正有动机、有能力实施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只要放在刀架上,总有被人拿起来的那一天。人心是最难琢磨的武器。愤怒交织着怨恨,怨恨挟裹着情绪,他们把现实中不满的所有源头都投射到“水哥”身上。再加上“水哥”的确是个有些嚣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