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光影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沉睡多年的心,正随着那艘纸船一起,缓缓沉向深不见底的海底。
4
我站在科考船的甲板上,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扑面而来。背包里,父亲的潮汐日记本微微发烫,仿佛在提醒我它的存在。
破碎的婚书被我塞在日记本最后一页,那些誓言和承诺,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无情。此刻,它们正随着船只的颠簸,在我的背包里瑟瑟发抖。
"温研究员,我们马上就要驶入观测区了。"船长的声音从驾驶舱传来,"要不要先看看最新的海洋数据?"
我点点头,走进船舱。电脑屏幕上,各种数据曲线交织成复杂的图案。这些天,观测站传回的数据越来越反常:水温异常升高,盐度忽高忽低,就连浮游生物的分布也出现了前所未见的变化。
正当我专注于数据分析时,父亲的日记本从背包里滑落。本子翻开的瞬间,一张泛黄的图纸映入眼帘。那是一张手绘的海流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参数和公式。
我愣住了。这些参数,与眼前屏幕上显示的数据,竟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不可能......"我喃喃自语,手指颤抖着抚过那些褪色的墨迹。父亲在二十年前就预见到了这种异常现象?
船身突然剧烈晃动,一个巨浪打来,我差点摔倒。远处,海岛研究所的轮廓渐渐清晰,那座孤独的灯塔像一根巨大的蜡烛,静静矗立在海天相接处。
"温研究员,前面就是灯塔了。"船长指着远处说,"那位陆气象员已经在等您了。"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一个挺拔的身影站在码头上。他穿着深蓝色的工作服,目光如炬,正注视着我们这艘缓缓靠岸的船。
"欢迎来到观测站。"等我走下船,那人主动伸出手,"我是陆屿,负责这里的气象观测工作。"
他的声音低沉有力,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我注意到他的左手手腕上戴着一块复杂的仪表,那是军方最新研制的智能观测设备。
"温念。"我简短地做了自我介绍,"海洋微生物研究员。"
"我知道,"他笑了笑,"你父亲的研究我都读过。那些关于海洋微生物与气候变化的理论,至今仍被我们奉为经典。"
我惊讶地看着他。父亲的研究,在学界一直备受争议,很少有人会专门提起。
"跟我来吧,"他转身走向灯塔,"我想你会对这里的设备感兴趣。这座灯塔,可不只是个简单的指路明灯。"
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正是命运将我带到这里。在这座孤独的灯塔里,或许能找到父亲留下的所有谜题的答案。
5
"这是我们的中控室。"陆屿推开厚重的金属门,眼前的景象让我屏住了呼吸。
偌大的空间被各种仪器设备填满,墙面上密布着显示屏,实时展示着海域的各项数据。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的全息投影,一个巨大的三维海域模型悬浮在半空,海流的走向、温度的变化都清晰可见。
"这套系统是军方最新研发的,能预测赤潮的发生。"陆屿走到控制台前,熟练地调出一组数据,"通过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微生物群落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可以提前预警。"
我走近查看,发现这些参数与父亲日记本上的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个算法......"我忍不住问道。
"没错,就是参考了你父亲的理论。"陆屿看着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他的研究远超时代。"
正说着,监控屏突然闪烁起红光,刺耳的警报声响彻整个控制室。"异常数据!"陆屿快速调出详细信息,"观测站东南方向,检测到大规模微生物群落异常活动。"
我凑近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