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众卿再议。标儿留下,其他人退下。”
群臣纷纷行礼,退出朝堂。朝堂上只剩下我和朱元璋。朱元璋看着我,目光中带着审视,缓缓说道:“标儿,你今日所言,与往日不同,可是有何想法?为何突然如此坚持怀柔之策?”
我心中一紧,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只是觉得,治理国家应以百姓为本。连年征战,受苦的还是黎民百姓。儿臣希望能找到一条更稳妥的路,让大明长治久安,百姓免受战乱之苦。而且,儿臣近日研读史书,发现诸多朝代在建国初期皆采取休养生息之策,国力得以迅速恢复,为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儿臣以为,我大明亦可借鉴。”
朱元璋微微点头,神色缓和了一些:“你有此心,甚好。但记住,帝王之道,恩威并施。怀柔与武力,皆不可偏废。在适当的时候,武力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
我恭敬地答道:“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儿臣也深知武力的重要性,加强边境防御便是为了在必要时能有力地回击外敌。只是当下,先以怀柔之策稳定局势,积蓄力量,更为妥当。”
朱元璋看着我,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欣慰:“你能如此思考,朕很欣慰。下去吧,继续好好谋划,若有可行之策,再来与朕商议。”
我再次行礼:“儿臣告退。”
走出朝堂,外面阳光刺眼,但我的心情却异常沉重。我深知,改变历史的道路必定充满艰难险阻,刚刚在朝堂上的争论不过是个开始。但我已下定决心,哪怕前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也要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改变朱标的命运,奋力拼搏,绝不动摇。
自朝堂上提出对北元的新策略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在东宫展开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深知此策略若要成功实施,需面面俱到,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即刻召集东宫的一众幕僚,齐聚议事厅,共同商讨如何将与周边部族开展贸易以及加强边境防御的计划落到实处。
待众人坐定,我率先开口:“诸位,当下我大明对北元策略已初定,然实施之路困难重重。今日召大家前来,便是共商良策,如何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