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美貌得到了圣上的宠爱。这些年来,皇后虽位高权重,却始终无法得到圣上的宠幸,心中自然不满。至于端妃,她是丞相之女,本以为凭借家世和美貌能得圣上宠爱,却不料被贵妃娘娘压了一头,自然心有不甘。"

婉儿点点头,心中已有几分了然。这宫中争斗,说到底还是为了皇帝的宠爱和权力。

回到长春宫,沈贵妃得知此事后,面色阴沉:"皇后这是存心刁难你。"

婉儿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姑母不必担心,侄女虽然诗词不精,但也不至于出丑。更何况,这或许是个机会。"

沈贵妃疑惑地看着她:"什么机会?"

婉儿轻声道:"太后寿辰,必有重臣参加。若侄女能在诗会上表现出色,或许能为徐家争取些机会。"

沈贵妃沉思片刻,随后点头:"你说得有理。不过,这诗会上的文人墨客众多,你要如何脱颖而出?"

婉儿微微一笑:"姑母可还记得那首《青花瓷》?"

沈贵妃眼前一亮:"你是说..."

婉儿点头:"正是。侄女打算以青花瓷为题作诗,既展示才学,又能宣传徐家瓷器。一举两得。"

沈贵妃赞许地看着她:"看来你已经想好了。好,我支持你。"

接下来的两天,婉儿一边熟悉宫中事务,一边准备诗会。她让人从徐府带来了几件精美的青花瓷,准备在诗会上一展风采。

太后寿辰这天,整个皇宫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诗会在太后的寝宫举行,朝中重臣和后宫妃嫔悉数到场。婉儿随沈贵妃而来,穿着一袭淡雅的衣裙,显得清新脱俗。

诗会开始,众人轮流上前贺寿献诗。轮到婉儿时,她从容上前,先向太后行礼,随后展示了她带来的青花瓷器。

"臣女婉儿,恭祝太后娘娘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今日献上家父制作的青花瓷器,以表心意。"

太后接过瓷器,仔细端详,连连点头:"这瓷器做工精细,花纹栩栩如生,确实是难得的佳品。"

婉儿见机会来了,便开口吟诗:

"素胚勾勒青花笔, 瓷器呈现天地情。 窑火纯青千年技, 花开富贵万世名。 愿将此器献太后, 福寿安康永流芳。"

诗虽不算绝佳,但配合着精美的瓷器,倒也赢得了不少赞赏。太后显然很满意,笑道:"好一个'窑火纯青千年技',这徐家的瓷器果然名不虚传。"

皇帝也点头称赞:"这青花瓷确实精美,朕也甚是喜欢。"

一旁的皇后面色微变,端妃则若有所思地看着婉儿。

诗会结束后,婉儿的名声在宫中传开了。不仅因为她是沈贵妃的侄女,更因为她带来的那些精美瓷器和那首别出心裁的诗。

回到长春宫,沈贵妃喜形于色:"你今日做得很好,太后和圣上都很满意。"

婉儿却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警惕:"姑母,这只是个开始。我注意到皇后和端妃的神情,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沈贵妃叹了口气:"宫中争斗,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你既已入局,就要学会应对。"

婉儿点头,心中已有决断。她来此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前程,更是为了徐家的未来。在这个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地方,她必须学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在暗流涌动中寻找机会。

而这,仅仅是她宫中生活的开始。

第二章:暗流

太后寿辰过后,婉儿在宫中的地位有了微妙的变化。不仅因为她是沈贵妃的侄女,更因为她在诗会上的表现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赞赏。许多原本对她冷眼相待的宫女和太监,态度也开始缓和,有些甚至主动接近,试图结交。

这天,婉儿正在长春宫内整理沈贵妃的衣物,一位太监匆匆进来,恭敬地道:"徐小姐,太后娘娘召您过去。"

婉儿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整理了一下衣裳,跟着太监前往太后的寝宫。路上,她不禁思索,太后召见她,所为何事?难道是上次诗会的青花瓷引起了太后的兴趣?

太后的寝宫比皇后的凤仪宫更加宏伟,装饰也更加富丽堂皇。婉儿进入内室,只见太后正坐在软榻上,身边侍立着几位年长的宫女。

"臣女婉儿,拜见太后娘娘。"婉儿恭敬地行礼。

太后慈祥地看着她,示意她起身:"起来吧。听说你是徐家的女儿,对瓷器很有研究?"

婉儿谦虚地回答:"回太后娘娘,臣女只是从小耳濡目染,略懂一二。若说研究,还远远不够。"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谦虚是好事。我这里有几件瓷器,想请你看看。"

婉儿心中一喜,看来太后确实对徐家的瓷器有兴趣。太后命人取来几件瓷器,有青花瓷、白瓷、粉彩瓷等不同种类。

婉儿仔细端详每一件瓷器,然后一一点评。她对瓷器的知识确实丰富,不仅能辨别年代,还能指出工艺特点和价值。

"这件青花瓷应是前朝所制,釉色纯正,花纹精美,是难得的珍品。"婉儿指着一件青花瓷瓶说道。

太后点头:"不错,这确实是前朝的贡品。你眼力不错。"

婉儿又看向一件白瓷:"这件白瓷胎质细腻,釉面如玉,应是官窑所制。只是这底部的款识似乎有些异样。"

太后眼睛一亮:"哦?异样在何处?"

婉儿小心翼翼地拿起白瓷,指着底部的款识:"这款识的笔画与官窑的标准略有不同,恐怕是仿品。不过仿工精细,若非仔细辨别,几乎可乱真。"

太后闻言,赞许地看着婉儿:"好眼力!这确实是仿品,是上个月齐家进贡的。连朝中鉴定官都没看出来,你却一眼识破。"

婉儿心中一惊,没想到太后会提到齐家。她谨慎地回答:"臣女从小在瓷器堆里长大,对这些细节较为敏感。不过,这仿品做工也是极好的,若非专业人士,确实难以辨别。"

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齐家的瓷器在北方很有名气,这些年在京城也打开了市场。你们徐家与齐家,想必有些竞争吧?"

婉儿知道太后是在试探她,便谨慎地回答:"商场上的竞争在所难免。齐家的瓷器工艺独特,确实值得敬佩。臣女家的瓷器走的是精细路线,各有特色。"

太后点点头,似乎对她的回答很满意:"难得你这么年轻,就有如此见识。宫中向来缺少懂瓷器的人,不如你以后就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如何?"

婉儿心中大喜,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若能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不仅能为徐家争取更多的曝光机会,还能近距离接触朝中大臣,为日后铺路。

"臣女愿意效劳,只是怕学识浅薄,辜负了太后娘娘的信任。"婉儿恭敬地回答。

太后笑道:"你不必谦虚。这事我已与皇帝说过,他也同意了。从明日起,你就随内务府的官员一起,负责鉴定进贡的瓷器。"

婉儿再次叩谢,心中却开始思考这背后的含义。太后为何突然对她如此重视?是真的欣赏她的才能,还是另有深意?

离开太后寝宫,婉儿径直回到长春宫,将此事告诉了沈贵妃。

沈贵妃听闻此事,先是一喜,随即眉头紧锁:"太后这是何意?为何突然对你如此看重?"

婉儿思索片刻,道:"姑母,我猜测太后可能是想通过我来牵制齐家。刚才太后特意让我鉴定了齐家进贡的仿品瓷器,似乎很在意我的看法。"

沈贵妃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齐家与皇后有亲戚关系,这些年来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太后一向与皇后不和,自然不愿看到齐家坐大。"

"那姑母的意思是...?"婉儿试探性地问道。

沈贵妃沉思片刻,随后道:"这是个好机会,你可以借此机会为徐家争取更多的利益。不过,也要小心皇后和齐家的反击。"

婉儿点头应允,心中已有计较。

第二天,婉儿如约前往内务府,开始了她的新工作。内务府的官员对她这个突然空降的女子颇有微词,但碍于太后的旨意,也不敢怠慢。

负责带她的是内务府主事李大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臣,对宫中事务了如指掌。

"徐小姐,太后虽然命你负责鉴定瓷器,但实际工作还是由老夫来主持。你只需在一旁学习即可。"李大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傲慢。

婉儿不以为意,恭敬地点头:"李大人说得是,臣女初来乍到,还请大人多多指教。"

李大人见她如此谦虚,态度稍缓:"也罢,既然太后看重你,想必你对瓷器确有研究。今日恰好有几家商户进贡瓷器,你且跟着老夫一起鉴定。"

当天,有三家商户前来进贡瓷器。前两家的瓷器品质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三家却是婉儿熟悉的齐家。

齐家的管事见到婉儿,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了常态。"这位就是徐家的大小姐吧?没想到在这里见到您。"

婉儿微微一笑:"在下只是奉太后之命,来学习鉴定瓷器。齐管事客气了。"

齐管事笑道:"徐小姐谦虚了。徐家的青花瓷在京城可是赫赫有名,连我们齐家都要甘拜下风。"

上一章 下一章

2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