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乾隆年间,那世道可真是不太平。内有民生艰难,外有列强窥伺,百姓们都在这混沌世道里苦苦挣扎。在皖南的一个旮旯角里,有那么一处叫古云岭的地儿,可别提有多荒凉了。那山岭上杂草长得比人都高,一眼望去,尽是荒芜,就像老天爷随手扔在那儿不管了似的。
就在这一片凄凉中,官府的一张榜文倒是给这死气沉沉的地方带来了一丝生气。榜文上说,只要有人愿意来古云岭垦荒,就能享受三年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消息就像一阵风,呼呼地传遍了附近的村村落落。
赵兴邦,一个四十好几的光棍汉,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他身材倒是高大结实,像是能扛起一座山,可命运这东西就爱捉弄人,愣是没给他一点好脸色。家里穷得叮当响,地没半分,只能靠着给财主卖力气挣几个子儿,勉勉强强混口饭吃。
这一天,赵兴邦拖着疲惫的身子从财主家回来,一路上听着人们议论着古云岭垦荒的事儿。他心里头就像被猫爪子挠了似的,痒痒得不行。回到那破破烂烂的家,看着四面透风的墙壁和那少得可怜的家当,赵兴邦咬了咬牙,心里想:“老子难道一辈子就这么穷下去?这古云岭说不定就是我的翻身机会!”
拿定了主意,赵兴邦也不含糊。他把那几件破衣裳一卷,又拿了把锄头,就这么踏上了去古云岭的路。一路上,那是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好。有时候,只能在路边的破庙里凑合一宿,还得提防着有没有野狼啥的。
好不容易到了古云岭,赵兴邦放眼一看,心里也有点犯嘀咕:“这地方,能种出庄稼来?” 不过既然来了,就没有回头的道理。他找了块稍微平整点的地,甩开膀子就干了起来。
这赵兴邦平日里给财主干活,倒是练出了一身的力气。那锄头在他手里,就像听话的小狗,一锄头下去,土就翻了一大片。白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他汗流浃背,却一刻也不停歇;晚上,累得骨头都要散架了,随便找个草堆就能睡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兴邦的手上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脸也被晒得黑黝黝的。可那开垦的荒地却是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一小块,慢慢连成了一大片。
有一天,赵兴邦正弯着腰在地里干活,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 “咕咕咕” 的声音。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野鸡。那野鸡肥嘟嘟的,一看就好吃。赵兴邦心想:“嘿,要是能抓住它,也能改善改善伙食。”
他悄悄地放下锄头,轻手轻脚地朝野鸡靠近。可那野鸡机灵得很,赵兴邦刚一动,它就扑棱着翅膀飞走了。赵兴邦扑了个空,摔了个狗啃泥,弄得满脸是土。他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自嘲地笑了笑:“看来我这抓鸡的本事还不行啊!”
虽然没抓到野鸡,但赵兴邦也不气馁。他继续埋头苦干,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在这古云岭干出个名堂来!”
就这样,赵兴邦在古云岭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他却充满了希望。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总有一天能过上好日子。
话说那赵兴邦,孑然一身来到这古云岭,初时那日子过得真是凄凄惨惨戚戚。白天顶着烈日在荒地上挥汗如雨,晚上就窝在简陋的茅草屋里,与蚊虫为伴。但这赵兴邦,生来就有股子倔强劲儿,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垦荒的日子虽苦,可赵兴邦心里头有盼头啊!他天天盼着能在这片荒地上刨出个金娃娃来。也许是老天爷看他可怜,还真就给他指了条发财的道儿。
有一天,赵兴邦像往常一样在地里劳作。突然,他的锄头好像碰到了什么硬邦邦的东西。“这是啥玩意儿?” 赵兴邦心里嘀咕着,弯下腰仔细一瞧,嘿!原来是个破瓦罐。他原本满心失望,正打算一脚把这破罐子踢开,却鬼使神差地又多看了一眼。这一看不打紧,他发现这瓦罐里头好像有东西在反光。
赵兴邦小心翼翼地把瓦罐拿起来,倒过来一磕,“哗啦啦”,一堆金银财宝就这么滚了出来。“我的个亲娘哎!” 赵兴邦惊得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有这等好运气。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赵兴邦那是如鱼得水。他先是买了大片的荒地,雇了不少人手帮忙开垦。接着又买了最好的种子和农具,把那农田打理得井井有条。这庄稼一茬接一茬地丰收,银子也就像流水一样进了他的口袋。
赵兴邦可没满足于当个土财主,他心思活络着呢!瞅准了时机,在县城里最热闹的地段盘下了一家店面,开起了绸缎庄。这绸缎庄一开张,那生意是火爆得不行。赵兴邦进的货都是上乘的绸缎,花色新颖,质地优良。再加上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把那些个太太小姐们哄得是心花怒放,纷纷解囊购买。
没过多长时间,赵兴邦的绸缎庄就声名远扬,不光是本县的人来买,就连周边县城的富户都慕名而来。这银子是赚得盆满钵满,赵兴邦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他先是把自己那破茅草屋换成了气派的大宅子,又雇了一群仆人伺候着。出门坐的是豪华马车,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那派头,简直比县太爷还威风。
这赵兴邦发迹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整个县城。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都是他的传奇经历。有人说他是祖坟冒了青烟,有人说他是走了狗屎运,还有人说他是得到了神仙的指点。
可不管别人怎么说,赵兴邦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自己辛苦打拼来的。不过,他也没忘了在古云岭一起垦荒的